第107段(2 / 3)

李太後聽了大受感動,她畢竟是窮苦人家出身,深知丁門小戶過日子的艱辛。她讓人把牽牛帶下去休息,然後問一如:

“一如師傅,你看牽牛這孩子如何?”

一直靜坐一旁認真聽著談話的一如,往常隻覺得李太後不苟言笑甚為威嚴,今日卻看到她和藹可親極富人情的一麵,心中平添了對她的十分好感。同時他也覺得牽牛純真可愛,不過對這孩子他是同情大於讚賞,便答道:

“這孩子讓人疼愛。”

“牽牛的確是個好孩子,”李太後由衷地讚歎,接著問,“一如師傅,你願意收牽牛為徒嗎?”

“這個……”一如略一思忖,說了句磨棱兩可的話,“佛家也講緣份。”

“牽牛這孩子既然讓一如師傅疼愛,這就是緣份,”馮保雖然對一如尊敬,但對他不痛不癢的答話又甚為不滿,“太後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想讓牽牛在昭寧寺出家。”

“如此善哉,善哉。”

一如迫於無奈,算是作了一個委婉的表態。

談話至此,李太後想告退了,她便對一如師傅說起道別的話:

“一如師傅,咱隻想到昭寧寺來敬香還願,沒想到宮裏來了這麼多人,對寺中多有叨擾,還望師傅海涵。”

一如師傅雙手合十,悠悠說道:“太後玉輦親臨,實乃寒寺的無尚榮幸。新主登基,萬方吉慶,老衲深信,有太後表率天下,從此後,人皆敬三寶,佛門重振之日,為時不遠。”

“現在,京城各寺廟香火不是都很旺麼?老和尚為何要說佛門重振?”逮住一如的話把兒,李太後問道。┅思┅兔┅在┅線┅閱┅讀┅

“這個,老衲不好明言。”

“越是不好明言,咱越是喜歡聽,一如師傅,但講無妨。”

李太後本說道別即走,但從一如師傅的話風中聽出難言之隱,頓時來了興趣,遂調正坐姿,一定要問出個子午卯酉來。

§§§第十八回 大和尚進言多建廟 老國丈告狀說輿情

一如見李太後催問得緊,便道:“老衲所言之事,涉及先帝,怎好隨便開口。”

“先帝?”李太後緊張起來,“哪位先帝?”

一如瞄著李太後,小心翼翼卻又字字分明地說:“當今皇上的爺爺嘉靖皇帝。”

“啊,是世廟皇帝爺,”李太後長出一口氣,接了先前的話頭問,“佛門重振,與老皇帝有何幹係?”

“不但有幹係,而且幹係重大。”一如和尚不知是被李偉那一罵罵通透了,還是別有懷抱,反正他此時滿臉憔悴換成了紅光,口齒也利索得多,“慈聖太後若能恕老衲無罪,老衲就把在心底窩了多年的話,一古腦地傾吐出來。”

李太後愣了愣,說道:“咱依你,恕你無罪,你要把該講的都講出來。”

“謝太後,”一如又欠身道了佛禮。隻見他撚動佛珠的手慢了下來,額上青筋也突然凸起——這是肝火驟旺之象,他緩緩說道,“我大明聖朝的開國皇帝朱洪武,本是佛門子弟,他得天下之後,以孝悌為治國根本,洪武皇帝深知,要想芸芸眾生天下庶民人人都做到孝悌,唯有佛教,可盡除人心壅蔽之妄。我佛慈悲,以大悲智力拯拔沉苦,躋諸彼岸;以大光明燈普照沉迷,示之覺路。鑒於此,洪武皇帝秉乾建極,融皇風佛法於一體,轉輪宏教,尊崇三寶,虔誠向佛之心,實乃垂範萬世。洪武皇帝歸藏之後,朱家子孫襲承帝位者,莫不遵崇祖製,遠近承風,光大浮屠之教。偌大中國,始終是大乘氣象,西天淨土。而大明天下,也因之皇祚綿長,國泰民安,這都是佛光披覆蔭佑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