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裏來見上一麵,於是在中午用膳時偷偷吩咐馮保派人去辦這件事。
乍一見玉娘,李太後驚歎她的美貌,看她走幾步路兒,嫋嫋娜娜,卻沒有輕薄之態,又問了她幾句閑話,無非身世籍貫之類,玉娘也不怯場,大大方方應對無誤,心中對她已是產生了幾分好感。看到張居正在一旁局促不安,李太後笑道:
“張先生,聽說你身邊多了一位玉娘,咱就想看看是何等的一個標致人兒,所以今天就讓馮公公去積香廬把她請了來。”
張居正一聽李太後什麼都知道,心裏頭有些緊張,不安地答道:“臣行為不檢點,有失大臣風範。”
“先生不必自劾,”李太後以少有的親熱語氣說道,“咱這個太後不是呆板之人,前些時,看到張先生為國事如此操勞,咱還尋♂
第十回 傷太爺承差闖大禍 討見識禦史得奇聞
長江衝出西陵峽口,從宜昌至嘉魚一段稱作荊江。除了這一條從西南流來的荊江,還有一條從西北流來的漢江。兩條江猶如穿越千山萬壑的兩條巨龍,進入楚地之後,便一下子把圍追堵截的大山甩在身後,撲向坦蕩蕩的千裏沃野,在重重稻浪與疊疊荷花之間,作大氣磅礴的逍遙遊。“楚地闊無邊,蒼茫萬頃連”,杜甫船出南津關,不免生出這樣的浩歎,而放置這蒼茫萬頃的沃野,便是素有魚米之鄉稱謂的江漢平原。江陵城座落在江漢平原的腹心,荊江邊上。據南朝劉宋時代盛宏之先生所著的《荊州記》所載,江陵城名字的由來,是因為“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名江陵。”楚國當年的國都紀南城,距現在這座江陵城不過二十餘裏。楚成王在荊江邊上建了一座華麗恢弘的江渚宮和通往紀南城的官船碼頭,便是江陵城最早的建築。從那以後,曆代王朝在這裏或建都立國,或封王置府,江陵城因此成了天下名城。它東連吳會,南極蕭湘,北據漢沔,西通巴蜀,居江漢之間,為四集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把天下分為十三州而治,其中就有一個荊州,府治設在江陵,因此江陵城又叫荊州城,一城二名,沿襲至今。曆經漢唐,江陵城已成了長江中遊最大的政治經濟中心。與長安、洛陽、開封、益州、南京、揚州、蘇州、杭州、大同等並列為中國十大商業都會。史稱“江左大鎮,莫過荊、揚”,這荊州城漢唐時的規模在揚州之上,成為中國南方湖廣地麵上第一大都邑。每逢一次朝代更替,便不可避免地要進行一場戰爭,荊州城也是屢建屢毀。到了明代的嘉靖年間,荊州城的規模雖然比盛唐時期要小一些,常住人口仍有十幾萬。須知那時江南第一繁華地的留都南京,常住人口也不過二十萬左右。荊州城東西長,南北短,呈不規則橢圓型。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密匝匝兒擠了上千家店鋪。東門外的江津口,就是當年楚成王修建官船碼頭的地方,如今成了長江最繁華的港埠之一。每天在這裏停靠的來自長江上下各個州城的商船,大大小小數以千計。一到晚上,“氣死風”的船燈次遞點亮,閃閃熠熠,密如繁星,把江津口一帶十多裏的江岸,照耀得如同白晝。商人們都湧到城裏來消遣,開酒樓茶坊的,說書唱戲的,測字打卦的,做皮肉生意的,甚至拉皮條的,都能輕輕鬆鬆賺到貸真價實的銀子。天長日久,荊州城中的殷實富戶就多了起來。有了錢就教育子女讀書,讀書人一多,城中風氣自然就會雅起來。所以,荊州城在世人眼中是“琵琶多似飯缽,措大多過鯽魚”的衣冠藪澤錦繡文華之地。
眼下正是陽春三月,江漢平原上草長鶯飛萬紫千紅,已是一派生生機勃勃的仲春氣象。這荊州城中,也是綠柳煙花芳菲一片。這時節長江中下遊地區多雨,但今天卻是一個難得的晴天,絢麗的朝霞擠走了藍灰色的沉雲,天上地下,到處都是明媚生動。荊州城中的大街上人流熙熙??春時一刻值千金,趕早兒辦事的人,無論是為生計還是應差,莫不步履匆匆。在這些子忙人中,卻也有一雙悠閑的腳步,此刻正朝小北門的玄妙觀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