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段(1 / 3)

係鈴人。”高先生宕開一句說道,“隻是不知趙大人是否有此膽量。”

“請高先生明示。”

高先生站起身來,門前窗下到處看了看,直到相信無人偷聽了,這才回到趙謙跟前,壓低聲音說道:

“趙大人要想自救,惟有一途,除掉金學曾。”

“你讓咱殺人?”趙謙一驚。

“不除掉金學曾,他就會不斷收集你的證據。你不除了他,他就會把你送上斷頭台。”

“皇上既然知道了官田的事,咱就是除了金學曾,又怎能逃脫懲罰。”

“金學曾一死,就沒有後續證據,僅官田一事,咱家主人說,他保證在皇上麵前替你求情,保你無事?”

“這話當真。”

“君子無戲言。”

“求情有效麼?”

“趙大人是聰明人,怎麼又犯糊塗呢?”高先生冷靜剖析,從容道來,“你把官田送給張老太爺,如果僅懲處你而放過張老太爺,恐怕會引起士林公憤。因此,無論是皇上,還是張居正,都不肯把這件事兒張揚出去。隻要大家都想捂著,咱家老爺就肯定救得下你。”

趙謙耷拉著腦袋想了半天,才囁嚅著回道:

“這事兒,容我再仔細想想。”

位於大北門跟前的鐵女寺,今兒個熱鬧非凡。蓋因有一場隆重的儀式,即將在這裏舉行??由當今聖母李太後捐資,內廷司經局翻刻了一百套《大藏經》,頒贈天下巨寺名刹,鐵女寺有幸獲得一套。日前,由慈寧宮隨堂太差湯泉領旨護送的經書已運抵荊州,頒贈儀式便定在今天舉行。

鐵女寺是一座尼姑庵,本唐朝舊刹,已有數百年的曆史,期間幾次毀於戰火又幾次興建。在荊州城中,它算是一個有名的去處。但放到全國和陝西法門寺、杭州靈隱寺、天台國清寺、當陽玉泉寺這樣的佛國叢林相比,它的影響力,相對就要薄弱得多。若論資排輩,鐵女寺肯定要排在一百座名刹之外。但它何以能夠獲得頒贈禦製《大藏經》的殊榮呢?這事兒,還得從鐵女寺的住持淨慈老師太講起。

五十年前,即位不久的嘉靖皇帝即頒旨拆毀天下寺廟,這鐵女寺也在拆毀之列,淨慈老師太那時就是鐵女寺的主持。她親自跑到荊州府衙去求情,知府怕擔抗旨之罪,不敢答應她的請求。拆寺那天,江陵知縣領著一百多位工役前來,遠遠就見一大堆幹柴架起一座山擋住鐵女寺的大門,淨慈身披大紅袈裟坐在幹柴之上,手撚念珠閉目頌佛。寺中知客告訴知縣:“淨慈住持有言,誰要拆廟,先動手點燃柴堆。”知縣被淨慈的行為所震懾,正在猶豫時,隨知縣一起來的“欽差”??從北京禮部僧錄司直接下來督辦此事的一名司官卻不依。他定要眾人搬開柴堆架走淨慈,衙差也罷工役也罷,卻是誰也不肯動手。司官焦躁,突然看到一名工役咳嗽一聲吐出一口濃痰,他頓時靈機一動,想了一個惡毒的主意。他讓人尋來一隻大海碗,再下令所有在場工役每人朝海碗裏吐一包痰。不消片刻已是吐了滿滿一碗。司官讓人傳話給柴山上的淨慈,隻要她能將這一碗痰喝下,這鐵女寺就保證不拆。淨慈聽罷此言,便起身走下柴堆,在眾目睽睽之下,端起那隻海碗,將汙穢不堪的痰水一飲而盡。司官原以為素有潔癖的淨慈不會答應,誰知她舍身護法連眉頭都不皺一下。司官隻好帶著人悻悻離開。經過這一回,鐵女寺不單保住了,淨慈住持的大名也從此聲震遐邇。

淨慈老師太今年已高壽一百零六歲,不但耳不聾眼不花,去年秋上,竟還長出了一口新牙。更奇的是,今年過罷春節,她的已經絕了一個甲子的經水忽然重新來潮。這事兒一傳十,十傳百,成了荊州城中轟動的新聞。北京禮部的官員從荊州府的鈔報上看到這則消息,當作吉兆摘錄下來具聞上奏。李太後看了滿心歡喜,兒子登基兩年,就出了這樣的“佛門人瑞”,她認為這是太平盛世的肇端。一來念及荊州乃張居正的故鄉,二來她心儀淨慈老師太的法願禪心,於是頒旨把已印好的《大藏經》送一套給鐵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