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終始 典於學 期邁殷宗
於緝熙 殫厥心 若稽周後
披皇圖 考帝文 九宇化成於幾席
遊禮闕 翔藝圃 六經道顯於羹牆
四海升平 翠幄雍容探六籍
萬幾清暇 瑤編披覽惜三餘
縱橫圖史 發天經地緯之藏
俯仰古今 期日就月將之鑒
西?峙群玉之峰 寶氣高騰冊府
東壁耿雙星之耀 祥輝遙接書林
這些聯句用詩人眼光來看,端的缺乏靈動氣韻,算不得上乘之作。但皇家自有皇家的風範,不求想象乖張,總以雍容確切為務。從皇家角度看,張居正的這些撰聯,可謂中規中矩。再說殿內皇上禦坐的丹陛兩側,各有五扇圍屏,左屏貼滿天下文官職名,右屏貼滿天下武官職名,若是有哪一個職官空缺,就會取下名字而留下一塊空白。皇上看到空白就會追問何故缺額,並責成吏部物色人選盡快補上。這兩塊扇屏也是張居正的創舉,將天下職官列於小皇上眼前,其目的在於警醒他政事不可懈怠,要從小養成勵精圖治的好習慣。丹陛之下,還有一對高約三尺的純金仙鶴立座,那是一對香台,每逢經筵日,皇上入殿前半個時辰,司香的太監就會點燃暹羅國進貢的息香,一時間異香撲鼻,滿殿清馨。立鶴旁邊,站著一名展書官,講官講到某章某頁,展書官走上丹陛,跪下替皇上把講章翻頁,用金戒尺壓好,再躬身退下。講官的講案放在立鶴外,正對著丹墀。講官進講時,一律跪在講案後頭麵對皇上,腰要挺直,聲音要洪亮。這麼做雖然要吃許多苦頭,但能給皇上當一名講官,卻是天底下文臣夢寐以求的榮耀。身為帝師,日後必定是輔臣的首選。
卻說今日進講的講官,乃翰林院侍讀學士於慎行。他是隆慶二年進士,這一年的京試主考官是張居正,按士林規矩,這一年所有錄取的進士與張居正都存在師生關係。於慎行學問人品都很不錯,因此很得座主張居正的親睞。張居正精心為小皇上挑了六名講官,於慎行列名其中。於慎行今日進講《論語●微子第十八》中的第十節:“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這短短三十幾個字,於慎行博征旁引,舉偏發微,音韻鏗鏘地足足講了一個多時辰。當刻漏房值班火者舉著“已”字牌躡手躡腳進得殿來,將殿門右側銅架上“辰”字牌換下時,殿外便傳來三聲響亮的鳴鞭,這是大講結束的信號。鞭聲一停,於慎行立即奏道:“臣於慎行進講完畢,有汙聖聽,實乃惶恐。”小皇上如釋重負地點點頭,說了一句“給賞錢。”便見一位太監雙手托了一個裝滿了金珠銀豆的木盤從凡墀下走到殿中,將木盤一傾,金珠銀豆滾了一地。頓時,隻見眾講官展書官侍書侍讀一幹詞臣,都一擁而上,撲到地上爭搶賞賜。這也是故事,大約從永樂皇帝開始,每逢經筵,對講官的賞賜,都是把事先做好的金珠銀豆撒到地上,讓講官們去搶,這舉動雖有失斯文體麵,但因是皇上所賜,講官們莫不以爭搶為榮。
就在講官們撲地爭搶的時候,小皇上已走下丹墀,到殿左臨時張起的一個錦幄中休息。在他的吩咐下,張居正與馮保也同時進了錦幄。由於張居正首輔加老師的特殊身份,小皇上對他特別尊敬。每次經筵,他把張居正的座位安排在丹墀之側,夏天身旁供著冰,還讓小內侍替他打扇,冬天在他腳下鋪著厚厚的毛氈,讓他雙腳暖和。這一切,參加經筵的大臣們都看在眼裏,認為這是千古殊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