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段(1 / 3)

聽,小皇上與李太後向來關注清議,事情尚不至於壞到這種地步。”

吳中行憤然把桌子一捶,發誓般嚷道:“就是壞到這種地步,我吳某也在所不惜。”

“如此甚好!”艾穆眉毛一揚,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言道,“子道兄,如果你和汝師兄兩道折子上奏,尚不能讓皇上回心轉意,這第三道折子,就由我艾穆來上。”

“還有我。”沈思孝立即補了一句。

吳中行本是性情中人,見艾穆與沈思孝肯站出來與他們呼應,已是激動萬分,便大聲呼喚店夥計再大壺篩酒上來,七個人意氣風發連幹了好幾杯,艾穆趁著幾分醉意,提起嗓門說道:

“你們翰林院這班文臣,都是詩詞歌賦的高手,今日趁著酒興,我也鬥膽班門弄斧,填一闕詞來獻醜。”

眾人聽罷一起拊掌歡呼,吳中行吩咐店夥計搬來紙筆墨案。艾穆趨上前去,揀了一管長鋒的羊毫,飽濡濃墨在紙上寫下墨氣酣暢的三個行書大字:金縷曲。

接著筆走龍蛇,紙上竟騰起風雷之聲:

散發走通衢,問今日,燕市悲歌,何人能續?國遇疑難風乍起,忍看亂雲飛渡。待我輩,振臂一呼。殘漏荒雞聽夜角,太平歲,依舊有城狐。景山上,紅葉疏。 耿耿襟抱憤難訴,悵長空,月沉星隱,更無煙雨。幸有儒臣疏兩道,勝卻萬千詞賦。開盡了,世人眼目。明日帝都騰俠氣,扶社稷,方為大丈夫,何懼怕,雁聲苦。

寫罷,艾穆又用他亢急的湘音吟誦了一遍,雖是急就章,倒也寫盡情懷,眾人無不叫好。吳中行朝艾穆一揖,言道:

“蒙和父兄鼓勵,明日一早,我就去午門投折子去,我還留下一個副本,待把折子投進大內後,再去紗帽胡同,把副本送到首輔手中。”

“你為何要這樣?”艾穆問。

“明人不做暗事。”

吳中行說著,又嚷著要酒。趙誌皋看他似有些醉了,便勸阻不要再喝了。雙方爭執不下,一直鬧到夜深散去。

§§§第二十六回 說清田新官三把火 論星變名士一封疏

一連幾日,京城各大衙門都處在亢奮與騷動之中。卻說在天香樓宴聚的第二天早上,吳中行果真把那道《諫止張居正奪情疏》攜到午門投到大內。沒等到第二天,就在當天下午,性急的趙用賢也把疏文謄正跟著投進。小皇上在西暖閣讀罷兩道疏文,再也不用請示太後??因為太後早把主意出給了他,為了不擔“婦人之仁”的名聲,他即刻傳旨“著錦衣衛拿了,枷拷示眾。”當天夜裏,錦衣衛緹騎兵就把吳中行、趙用賢兩人從家裏逮出來投入鎮撫司大牢,第二天一大早,又給他們各戴上四十斤的鐵木枷一副,押到午門前跪地示眾。

幾乎就在同一天,張居正的《乞恩守製疏》在最新一期的邸報上全文刊登。這是一篇長文,雖然孝子之情哀溢於紙,但請求守製的語氣並不十分堅決。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張居正迫於反對派的壓力而作出的敷衍。同一期邸報上,還有皇上的兩道任命更令人注意。一是任命王國光接替張瀚出任吏部尚書;二是他空出的戶部尚書一職,由薊遼總督王崇古擔任。他們兩人都是因張居正的推薦而履任新職。推薦他們,張居正確實動了一番心思:王國光既是心心相印的政友,又是難得的幹練之臣,且還是諳熟財政的理財高手,他主政戶部五年來,朝廷賦稅收入年年攀升。這樣的專才循吏,實屬難得。但若讓他在戶部職上久任不遷,雖無悖於朝廷用人之道,卻有負於朋友之情。政績斐然不能升官,誰還肯替朝廷效命?吏部與戶部雖同屬二品,但吏部畢竟是六部之首,文官至尊之位。如今讓王國光繼任,不但對他是一種獎掖,而且也不用擔心大權旁落。再說王崇古,萬曆四年因戚繼光部發生的“棉衣事件”而受到牽連,他的精神一度萎靡不振,宦途也受到影響。那次事件發生不久,兵部尚書譚綸就因積勞成疾死在任上,按張居正最初的想法,王崇古是理所當然的接任者,但這時候,如果讓掛兵部尚書銜的王崇古到部主事,勢必引起人們的詬病與非議。於是,張居正改推南京兵部尚書方逢時接替譚綸,王崇古職位事權不變。盡管此前張居正已把王崇古的外甥張四維提拔為輔臣以示安撫,但王崇古仍覺得自己有些受屈。張居正也認為王崇古是有大功於朝廷的良臣。隆慶五年,正是由於他大膽建議接受當時最強大的蒙古部落首領??俺答封貢的要求而創立互市,一舉解決了數十年與蒙古部落的邊界戰爭。因此,無論從功績名望與才幹哪一方麵講,王崇古都應該成為部院大臣。如今“棉衣事件”已過去一年時間了,人們對於它的記憶已逐漸淡忘。張居正遂決定推薦王崇古膺任戶部尚書一職。讓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邊帥來當錙銖必較的財政大臣,似乎有些不倫不類,但如此安排,正體現了張居正的高明之處:其一,經過五年的撥亂反正及規劃謀略,朝廷的財政製度大致上已趨完善。王崇古履任後隻須謹守章程辦事,即可控製局麵;其二,皇上已批旨允行在全國展開清丈田地,這一工程被張居正視為涉及社稷安危的頭等大事,執行起來必然要觸動許多勢豪大戶的利益,而受到種種阻攔。一般文雅儒臣,難以擔此重任。王崇古征戰多年,早練出了堅如磐石的殺伐之心,由他出掌清丈田地之責,便可以排除險阻威懾群小。再加上王國光掌吏權,一些與勢豪大戶勾結的地方官吏想玩弄伎倆破壞清丈田地工作的進行,亦難逃他的法眼,有這樣兩個股肱大臣共襄此事,則不愁清丈田地工程會半途而廢。張居正打算用三年時間完成這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