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上,有人在應天府丹陽縣見到了她。”
“丹陽縣,她跑到丹陽縣幹什麼?”
“去年因棉衣事件被處死的邵大俠,就是丹陽縣人氏,”張四維說著頓了頓,見張居正表情無甚變化,又接著言道,“邵大俠死後,他的家人將他的遺骸運回丹陽老家安葬,玉娘去那裏,就是為了去邵大俠的墳前祭奠。”
張居正半晌默不作聲,忽然長歎一聲言道:“玉娘雖為小女子,卻不避厲害知恩必報,真乃有巾幗英雄之風。”
關於玉娘和邵大俠的關係,張四維早有耳聞。此時見首輔的樣子似乎有些傷心,便勸慰道:
“玉娘畢竟是小女子,雖知恩必報但不識大體。邵大俠將她在青樓贖身,這是恩。但首輔以一人之下,萬民之上的顯赫身份,對她如此珍愛,更是結草銜環也難以回報的大恩。玉娘為了報邵大俠的小恩,而辜負了首輔的大恩,這於常理上說不過去,再說,邵大俠是朝遷的欽犯,她前往祭奠,豈不是與首輔作對?”
張居正不同意張四維的議論,駁道:“子維兄剛才數落了玉娘一大堆的不是,豈知這正是玉娘的可愛之處。她的腦子裏麵隻有情,隻有恩,卻沒有首輔、欽犯這些概念。比起官場的勢利眼來,玉娘才算真正的超凡脫俗。”說到這裏,張居正情緒激動起來,他起身踱到窗前,眺望深邃的夜空,仿佛要從茫茫河漢裏找到玉娘的行蹤,“玉娘出走,是因為不穀傷了她的心。她聽說邵大俠被抓,曾央求我設法救他,不穀知道邵大俠是玉娘的恩人,但我怎麼能因私情而廢公理呢?因此斷然拒絕了玉娘的請求。後來,她聽說邵大俠已被明正典刑,於是對我徹底失望,顧自離開了積香廬。”
往常,首輔的這份“隱私”雖然有不少官員私下議論,但多半隻當是緋聞。今天,張四維眼見到張居正對玉娘一往情深的表情,內心不免受到了感動,他言道:
“首輔,要不,下官派人去把玉娘找回來。”
張居正猛地一轉身,目光灼灼盯著張四維:“玉娘如今像浮萍一樣,你能找得到她嗎?”
“一個弱女子,能跑到哪裏?”張四維笑道,“順藤摸瓜,沒有找不到的道理。”
張居正垂下眼瞼,撫了撫飄然長須,不無惆悵地說道,“李商隱寫過兩句詩,‘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枉然’,玉娘既然絕情而去,也許,我和她的緣份就到此結束了。從此天各一方,重逢又有什麼意義!”
“玉娘可能是一時衝動,下臣相信她對首輔肯定還有刻骨銘心之愛,隻要能找到她,一切就可以重新開始。”
“不必了,”張居正搖搖頭,“既然已經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張四維仔細看時,隻覺張居正的表情,已從“柔情丈夫”變成了“鐵麵宰相”,他越發感到張居正的高深莫測。兩人一時無語,正當書房陷入難堪的沉默時,遊七又匆匆進來稟告:
“老爺,禮部大宗伯萬士和大人到了。”
“走,子維兄,我們去客廳見萬大人。”
張居正說著,從書案上拿起那封金學曾急遞來京的信函。張四維瞅了瞅信封上赫然蓋著的湖廣學政衙門的關防,便趁機小心問道:
“首輔,見了萬大人,咱們議什麼?”
“議一議查禁全國私立書院的事。”
張居正回答得輕描淡寫,但張四維卻感到驚雷過耳。
第十四回 [本章字數:6612 最新更新時間:2012-05-14 21:4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