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話說,改革派被“一網打盡,京城中名士一時俱空!”就這麼一件小事,使杜衍、範仲淹、富弼三人領導的改革毀於一旦。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汝觀啊,曆史的教訓我們不可不汲取。”
張居正講述的這一則曆史故事,在王國光心中引起了震撼。他問道: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是不是這時候寫下的?”
“是的,《嶽陽樓記》開篇第一句話‘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記述的就是這件事。一場改革失敗,倒是留下了兩篇好文章,一篇是方才講到的《嶽陽樓記》,另一篇是客死蘇州的蘇舜卿寫的《滄浪亭記》,本都是柄國大臣,最後淪落為一介文士,豈不悲哉!”
“因小失大,可見官場殘酷。”
“這就是我決心揭露遼東大捷一事真相的緣由,”張居正到此時才亮出底牌,“一連六年的改革,我們得罪了多少勢豪大戶?這些人無時不在虎視眈眈伺機反撲。遼東大捷這樣大的事,終究要露餡,你想想,紙怎麼能包住火呢?如其讓他們揪住這件事把我們一窩端,倒不如我們自己糾正,不給反對者以任何可乘之機。”
聽了這一番剖析,王國光終於明白了張居正的良苦用心。他不禁為自己剛才的冒失頂撞而懊悔,訕訕一笑言道:
“叔大兄,聽你這一說,咱倒是想通了。但是,處理這件事,牽涉的人太多。咱還要提醒你,千萬不要治好一隻眼睛,又戮瞎一隻眼睛。”
張居正點點頭,他為王國光的態度轉變而高興,處理遼東大捷一案,是要處分人的,如果吏部尚書不配合,則簡直無法進行。他為老朋友的深明大義而感動,於是開玩笑說:
“我今天來已是作了準備,要讓你這隻山西騾子踢幾腳。”
“你放心,該踢的時候,咱絕不留情。”
“你踢不著我!”
“你甭吹。”
“不是吹,你沒聽到京城裏傳了兩句順口溜,‘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是罵我的話。既是九頭鳥,不等你山西騾子尥蹄兒,我早就拍翅兒飛走了。”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說起玩笑話,朝房裏傳出爽朗的笑聲。
第十七回??第十八回 [本章字數:17638 最新更新時間:2012-05-14 21:32:54.0]
----------------------------------------------------
第十七回 細論醜聞君臣晤對 拘拿紈?馮保誅心
與王國光見麵後的第三天,在張居正的授意下,兵科給事中光懋給皇上遞了奏本,詳述了遼東大捷的真相,揭露遼東總兵李成梁和戎政總督張學顏串通李如鬆殺降冒功的黑幕。南邊武昌城的**風波剛剛平息,山海關外的北地邊城又爆出了這樣驚天動地的醜聞。北京城中的大小臣工,有機會知曉這一消息的,頓時都產生了“多事之秋”的感覺。凡與此事有牽連的官員,心裏頭都是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收到光懋奏本的當天下午,萬曆皇帝朱翊鈞就在平台緊急召見了張居正。當張居正行過陛見之禮剛剛落坐,朱翊鈞就迫不及待地問道:
“張先生,光懋奏本中所言之事,究竟是真是假?”
“應該是真的。”
“光懋怎麼得知真相?”
“是下臣差他前往遼東秘密查訪。”
“啊,這麼說來,首先是你張先生對遼東大捷一事,起了疑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