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段(2 / 3)

卻說今天中午,馮邦寧受人宴請,前往珠市口的一家酒樓吃飯,喝了半醉出來,乘了八人抬大轎回衙。這時,對麵路上正好也有一頂八人大轎抬了過來。早在大明開國初期,就傳下了避轎製度。凡官秩低的官員乘轎出行,在路上碰到官秩高的官員,一律得停下轎來避到路邊,待官秩高的官員轎馬過去,方可重新上道。比方說,六部衙門的堂官,在路上碰到內閣輔臣的轎馬,除吏部尚書外,餘下五部堂官一律回避。吏部尚書與閣臣可以互相掀開轎簾,伸出頭來揖禮而過。下層官員若見了六部堂官,不但要避轎,還得走下轎來,跪在路邊恭送。總之是,什麼級別的官員如何避轎,有一整套完整的規定。正德嘉靖兩朝之後,避轎製度雖沒有宣德年間之前那麼嚴格,但大致規矩官員們還不敢不遵守。像馮邦寧這樣的五品武官,見了王國光這位秩位隆重的正一品吏部尚書,老遠就得把轎子抬到大街旁的小巷中回避,他自己還得來到大街邊上迎著天官的大轎挺身長跪。但今天中午,一是因為馮邦寧多灌了幾盅毛狗尿,腦子暈乎乎的;二是因為他自恃有伯父馮保這個大後台,恁什麼官員,他都不放在眼裏。當轎役看到對麵而來的瓜傘儀仗,認出是王國光的轎子,便連忙磨過轎杠,要把轎子抬進就近的小巷。馮邦寧一看轎子變了方向,連忙一跺轎板,吼道:

“你們要幹什麼?”

班役回答:“老爺,咱們避轎。”

“避誰的?”

“吏部天官王國光大人。”

馮邦寧掀開轎簾兒引頸一望,果見對麵有一乘大轎子排衙而來。放在平常,在路上遇到三品侍郎以下的轎子,馮邦寧從來都是當街呼嘯而過,根本不把人家放在眼裏,但若是遇到大九卿的轎子。馮邦寧卻還不敢次,每次都是悄沒聲兒的蹙到一邊。但今天卻又不同,蓋因他昨晚上到伯父家,聽徐爵嘰嘰咕咕向他傳說新聞,言遼東大捷原是殺降冒功,皇上賜給當事官員的獎賞都得收回來,這裏頭就有吏部尚書王國光。所以,當他一聽說對麵來的是王國光的轎子,心想這家夥恩蔭的兒子還得退回去當平頭百姓,還神氣個啥,於是幹脆把腦袋伸出轎窗嚷道:

“你們這些球攮的,把爺的轎抬回街上去。”

班役隻當馮邦寧發酒瘋,小聲提醒道:“老爺,對麵來的是正一品的大天官。”

“球,天官又麼樣?”馮邦寧眼睛瞪得像個兔卵兒,罵道,“老子今天偏要當街走一趟,正轎!”

班役不敢違抗,忙又招呼著把大轎正了回來。這時候,王國光的大轎與馮邦寧的大轎相距不過二十來丈遠了。王國光此番出行是應張居正之托,前往都禦史衙門拜揖左都禦史陳瓚。在現任的大九卿中,就陳瓚的年紀最大,遼東大捷受賞,他也是有份兒的人。張居正擔心一旦撤消封蔭,陳瓚想不通會鬧出事來,故委托王國光先去找他透個信兒作作安撫工作。現正走在半路上,卻見對麵抬過來一乘轎與他衝撞。除了張居正,偌大一座京城,還沒有誰的轎子敢與他爭頂。

“對麵是什麼人的轎子?”王國光問隨轎的護衛小校。

小校早看了對方的儀仗,回道:“啟稟大人,是錦衣衛北鎮撫司副使馮邦寧。”

王國光一聽,頓時拉下了臉。對於馮邦寧狗仗人勢橫行不法的事,王國光早有耳聞。他隻是沒想到,這家夥肆無忌憚,現在連他的轎都敢衝撞。思慮間,兩乘大轎已是近在咫尺,都當街停了下來,王國光吩咐小校:

“叫他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