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段(1 / 3)

寺便一下子聲名鵲起,每日前來焚香禮佛印心還願的人,鬧嚷嚷擠破了門坎兒。本來就是高僧大德的一如老和尚,更成了達貴官人爭相攀援的人物。但因一如老和尚年事已高,平日深居簡出不肯見客,凡應酬的事情一概謝絕,因此能見到他的人極少。由於一如老和尚諳熟佛法並精心訓練弟子,昭寧寺的法會已是遠近聞名。京城裏想做法會的大戶人家很多,一作法會首先想到的便是昭寧寺。因此昭寧寺的和尚們一年到頭忙得不可開交。能請到昭寧寺的和尚做法會已屬不易,能請到一如老和尚親自主持更是難上加難。今天,俗誕八十有二僧臘七十又二的一如老和尚親自前來,這多半是因為他素來欽慕呂調陽的人品學問,又顧及他內閣次輔顯赫地位的緣故。

法會的布置分像法與壇法,都極為講究,一絲半毫都不能弄錯。

首先是像法:

祈福法會所用法像為觀世音菩薩,其要求是以白檀香木刻作其像,身高五寸,或二寸半。必須是雍容端莊麵如滿月的天女形。麵有三眼,頭戴天冠,身著色衣,纓絡莊嚴,以兩手捧如意珠。造好此像後,安置在黃梨木製成的匣子裏,再將匣子盛於錦囊之中。待法壇建成,再將錦囊安放其中。

其次是壇法:

法壇務求方正,以三尺為限,內城方一尺,外城方二尺。造壇之前,先須得將所造之處的穢土鏟除幹淨,所謂掘地三尺指的就是這件事。穢土搬走後,再找來淨土鋪填。這淨土的條件是沒受糞便汙水所染,一般都去郊外荒地掘取。淨土運來後,再用羅篩篩過,以細膩無渣為宜。然後找來各色花瓣,搗成漿汁,摻以染成五色的米粒兒,和以淨土層層壘起,以高三尺為限。壇上內城正中,要鋪三寸厚的雪白蓮花瓣,將盛有觀世音菩薩像的錦囊麵朝東擱置,內城四角,還要安置四個天王座。外城東西南北四方,各點一盞香油長明燈。對應內城四角的天王座,外城四角插有四麵楊枝幡,書四大天王的名號。西北角寫的是“毗沙門天座”,東北角寫的是“提頭願叱座”,東南角寫的是“毗樓勒叉座”,西南角寫的是“毗樓博叉座”。

今天一大早,和尚們一到呂府,便忙忙碌碌按規矩造壇。至於觀世音菩薩像倒不用操心,昭寧寺平常備下不少。昨日,呂府已派人前去揀最貴的請了一個回來。卯時過半,呂府前院的法壇已是造好,一個小沙彌走進客堂,請坐在那裏與呂元佑敘話的一如和尚出來檢驗是否合格。

一如師傅繞著院子中間的法壇仔細察看了一遍,檢查無誤,便對弟子們道:

“可以開壇了。”

這時,一步不離左右的呂元佑問一如師傅:“老和尚承教,這祈福法會能救咱老父一命麼?”

“心誠則靈,阿彌陀佛。”一如合掌答道。

這回答模棱兩可,呂元佑心裏頭不踏實,又問道:“聽說老和尚為人祈福,經常顯神通,不知今日,能否產生靈異?”

“所謂靈異,就是天上出現五彩祥雲,滿院花瓣飄香,這種事是可遇而不可求。”一如不打妄語如實道來。見呂元佑有些失望,他又補充道,“祈禱乃人避禍之本,既盡其本,兼修其德,則無不應驗。古有禱尼丘山而生孔子,近有禱泰山而生倪嶽者,其事至悉,斑斑可考。不知少東家還有何生疑之處。”

呂元佑聽出一如老和尚話風有些不高興,忙賠笑道:“沒有什麼生疑的,老和尚開壇就是。”

一如道:“開壇祈禱,還得令尊大人配合。”

“如何配合?”呂元佑痛苦地搖搖頭,說道,“從昨天下半夜起,他已昏迷得人事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