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段(2 / 3)

李順瞟了一眼放在木桌上的那張弓,問道:

“你還是說這張弓的事?”

“對。我現在不跟你唱高調,要你為首輔的改革忍辱負重。我掏心窩子跟你說句話,你不要好事做了,又一帚子掃了。”

“此話怎講?”

“老哥,你從一名錢糧師爺混到今天一個六品同知,容易麼?你要珍惜呀!”

金學曾這拐彎抹角的提醒,讓李順覺著不對勁,他索性挑明言道:

“金老弟,有什麼話你就直講吧。”

金學曾慘淡一笑,旋即呆下臉來說道:“這次,你們一共有十名在清丈田畝中有功的官員,要受到皇上接見並給予褒獎。這名單,最後是由首輔親自圈定的。”

“咱不該得到這榮譽……”

“該不該得由不得你,”金學曾攔住李順的話頭,“你說,若要論功行賞,對於清丈田畝最有功的官員,應該是哪些人?”

“這……”李順陷入了沈思。

“十個人的名單,想必你都知道。”金學曾又補了一句。

“知道。”李順答。

“那上麵缺了誰?”金學曾見李順仍一臉茫然,便提醒道,“宋儀望和楊本庵兩人,名單上都沒有吧?”

“對呀,”李順忽然醒悟過來,迷盹盹的眼睛一下子睜得老大,急匆匆言道,“宋儀望大人任應天府尹期間,無論是清丈田畝,還是推行一條鞭,都是鐵麵無私,極得百姓擁戴。還有楊本庵巡撫,率先在山東清丈田畝,啃下衍聖公孔尚賢和陽武侯薛汴這兩塊硬骨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聽說山東地方上的百姓,議論著要給楊大人立生祠。真是奇怪,這樣兩個人,為何不受褒獎呢。”\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金學曾長籲一口氣,悠悠說道:“這兩人受到冷落,其因就是他們得罪了首輔。“

“怎麼得罪的?”李順驚愕地問。

金學曾回答:“宋儀望與首輔大人同年,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他自從被嘉靖皇帝撤官後,一直賦閑在家。萬曆四年,當宋儀望的死對頭,左都禦史葛守禮致仕後,首輔大人立即起用宋儀望,並讓他擔任責權重大的應天府尹。這宋儀望與葛守禮並無私仇,兩人之所以勢同水火,其因還在一條鞭。葛守禮反對一條鞭,撞到南牆不回頭。所以對推行一條鞭法不遺餘力的宋儀望盯得很緊。他在位一天,宋儀望就不可能複職。張居正起用宋儀望,其目的也是為了推行一條鞭法。宋儀望起複履任之後,果然不負眾望,立刻就在南京各府州縣推行一條鞭法,並著手清丈田畝。應天府乃洪武皇帝建都之地,勳臣貴戚比比皆是。這些龍袖驕民,誰見了都繞著彎兒走,不敢硬碰。偏宋儀望不信這個邪,清丈田畝首先就從這些人家開始。誰跟他搗蛋對抗,該抓的抓,該彈劾的彈劾,好在上頭有張居正支援。因此,他僅僅隻用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應天府的土地清丈,並立即推行了一條鞭法。兩樣關係國計民生的改革舉措,都在應天府獲得巨大成功。首輔對宋儀望也倍加賞識,他不隻一次講過,在他的諸多同年中,最能幹的有三個人,一是王國光,二是殷正茂,第三個就是宋儀望。王國光如今仍在吏部尚書位上;殷正茂接替年老致仕的王崇古,當了兩年戶部尚書,正好是我的頂頭上司,今年夏天,也因父死丁憂離任回籍。惟獨這個宋儀望,直到去年致仕,還在應天府尹任上不見升遷。”

“這是為何?”李順急切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