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段(1 / 3)

花信燈,是個啥含義兒?”

馮保笑著答:“這是老奴的一個主意。古人道春天是二十四番花信至,三千世界露華濃。咱就想,何不把這些美麗的春景兒搬到鼇山燈會上。”

“這的確是個好主意。”朱翊鈞讚賞道,“二十四番花信,究竟是怎樣一個說法?”

“這個嘛,”馮保指著張居正身邊站著的申時行,笑道,“老奴是討教申先生才知道的,讓申先生直接告訴萬歲爺。”

申時行是嘉靖四十二年的狀元,在翰林院呆了很多年,是有名的才子,張居正一直器重他,把他定為朱翊鈞的六名講臣之一。但他深沈練達,為人做事從不張揚,在這種眾目睽睽的大場麵中,他從來都是甘在人後三緘其口。這會兒馮保點了他的名,情知躲不過,隻得擠上前來言道:

“啟稟皇上,這二十番花信風,乃與節令對應。我們常言氣候二字,氣指的是一年二十四節氣;候,便是氣中的日程。一氣是十五天,一候是五天,每一氣中含有三候。二十四番花信,指的是從小寒到穀雨這四個月。這四個月,共有八氣二十四候。每一候中,都有一種花作為風信對應,昭示節令的推移與變化。”

“原來是這樣。”朱翊鈞覺得很新鮮,便饒有興趣地對申時行說:

“二十四番花信,你現在一樣一樣給朕仔細道來。”

申時行習慣地看了看張居正,見張居正也正滿臉微笑地看著他,便略自沈吟了一下,答道:

“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上旬之間,為小寒降臨之日。小寒三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古人言梅花報春,就因為它是二十四番花信中的第一名。小寒之後是大寒,大寒第一候是瑞香、第二候是蘭花、第三候是山礬;接下來是立春一令中的三候,第一候是迎春、第二候櫻桃、第三候望春;立春之後是雨水,第一候是菜花、第二候是杏花、第三候是李花;爾後是驚蟄三候,第一候是桃花、第二候是棠棣、第三候是薔薇;驚蟄過了是春分,第一候是海棠、第二候梨花、第三候是木蘭;再說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最後一個節氣是穀雨,第一候是牡丹,第二候是酴?,第三候是楝花,過了楝花風信,節令就到了立夏。”

朱翊鈞神情專注聽完申時行的講述,猛然看到簇擁在他周圍的王公大臣一個個支著耳朵聽他們談話,這才霍然醒悟到今晚上不是開經筵而是看花燈,忙招呼馮保安排大家各處賞燈去。看到大臣們轟地散去,馮保又道:

“萬歲爺,二十四番花信燈,每一種花都紮了十盞樣式不同的燈,那條街上一共有花燈二百四十盞,每一盞燈上都貼了一首燈謎。”

“燈謎?好哇,大伴,你陪朕猜燈謎去!”朱翊鈞一下子興奮起來,接著又對身邊的張居正言道,“張先生,咱們一快兒去猜一猜燈謎,好嗎?”

“好!”張居正難得這麼開心。

三人遂一起下樓,才走了兩步,朱翊鈞似乎記起了什麼,又停下腳步四下裏睃巡,看到武清侯李偉正在樓堂角落裏坐著,一邊吃著果點,一邊與輔臣張四維說著悄悄話兒,遂又吩咐貼身內侍:

“周通,你去把武清候喊來,讓他老人家隨咱們一起下樓,去看二十四番花信燈。”

朱翊鈞一行下樓來到二十四番花信燈的入口處,隻見兩宮太後和王皇後幾個也正嫋嫋婷婷朝這裏走來,朱翊鈞迎前一步喊道:

“母後,咱邀了張先生來猜燈謎。”

“好呀,看有什麼燈謎,能把張先生攔住。”李太後抿嘴兒一笑言道。她一眼瞥見夾在人縫兒中的父親,便朝他微微一揖,問道,“家中春節過得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