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咱娘肚子裏的東西也教的差不多了,她就開始在咱爹耳邊吹風,讓咱爹把咱送到私塾裏讀書。
我的天,這在當時,在咱老朱家,那可真像是一場毀滅性的恐怖天災。
咱爹聽完咱娘的想法,更是被唬的一屁股蹲坐在泥地上,腦袋搖動的和撥浪鼓似的,“孩子他娘,你莫不是說胡話吧?咱這樣的人家,送娃兒去私塾?……”
咱爹的話並沒有說完,但是意思誰都懂。
一個地地道道的貧農世家,送孩子去上學?瘋了吧!
種地賣氣力的還能有文化不成?再說了,咱朱重八能有這樣的好命?
但是咱娘也是鐵了心了,她不厭其煩的勸說咱爹,更是讓咱在咱爹麵前背誦起《三字經》等書籍來。
咱當然是順從母親,在咱爹麵前哇哇的就毫不停頓的背誦起來,咱爹聽不聽得懂咱是不知道的,隻依稀的記得咱爹當時默默地蹲在門檻口,呆了好久,最終咬咬牙,答應了下來。
“重八,你可要好好努力,咱老朱家的富貴,可是就壓在你這娃兒身上了……”
咱爹拍著咱年齡雖小卻已經生的有些健壯的肩膀,語重心長道。
從那以後,咱就去了私塾,跟鄉裏的一位老秀才讀書習字。
在私塾裏的回憶許多是記不大清了,那教我們讀書的老先生姓什麼咱也沒能記住,也興許是他從來沒有告訴過咱,但是咱依稀記得的是,在那裏,先生待咱極好,雖然隻有幾個月時間的相處,咱還是學到了很多。
而這學到的東西:其一,咱知道了地主們的驕橫,連帶著他們去私塾讀書的娃兒們也瞧不起咱這樣的貧農的孩子。
其二,在私塾中一些和我差不多身份的學生被地主的兒子欺負之後,他們大多選擇了順從和懦弱的妥協,隻有咱勇於反抗,卻也險些被懲罰。
這讓咱知道了一個問題,一旦失去反抗的血性,貧農們就永遠難以翻身。
當然,這樣有深度的總結咱當時是決計難以想到的,咱當時隻是懷揣著滿心的憤懣,因為貧窮,終究含著淚離開了那個始終讓自己留戀卻僅僅是停留了幾個月時間的私塾。
咱後來常常在想,以咱當時顯露的天分,若是可以安安穩穩的讀書,沒準兒,咱也能在通過讀書求功名的路程上走出很遠的距離。
那麼,在這世上也就僅僅會出現一位泯沒在科舉大軍中的,元廷奴才的一員,最終毫無聲息的消逝在曆史之中,而不是今後的咱,終究親手覆滅元朝政權的反抗者——朱元璋。
這麼想來,咱真是要感激咱的貧窮,時勢造英雄,正是這貧窮,這才造就了咱這無所畏懼、信念堅定的朱元璋。
但是老實說,能安逸的活著,誰會閑的沒事兒去造反,去幹那些殺頭的勾當?
而這個前提咱還願意把他濃縮,哪怕,僅僅是可以活著。
然而,就是這麼卑微的心願,終究還是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