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段(1 / 1)

陸家之後?身世如何,歸屬何處?還有眾人的情誼,是傾慕,是愛戀?

三個月之後,宮中忽然傳出李宛傷重不治的消息。陛下罷朝三日以示哀悼,並將李宛安置皇陵裏本屬於後妃的墓穴中。一時間眾說紛紜,非議者有之,揣測者有之,更有人笑言,那是陛下寄托相思的衣冠塚吧。

***

李宛,東江人也。傳為先戶部尚書公瑾侯陸氏之後。養父侗,字君謹,遊俠也,鄉裏敬之。宛幼習父業,文武乃成。少負氣節,敏而好學。精曉劍術。平隆四年恩科開,宛辭家應試,文采卓著,是為金榜奪魁。

任職戶部掌事,後逾職左遷翰院。帝愛其才,屢召入見。時值突厥進犯,宛複遷軍需使……

後左相國公魏列夫犯上謀逆,以一黨之眾、羽軍之力竊國成則。詩雲:“節彼南山,維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獨宛抗之,聯留守營圍京七日有餘。後城破,宛使人於道路明火照之,謂百姓遠離刀兵火光之意。又潛入宮中,改換女服,假太後殿尚宮為餌,一舉擒得魏相數人。然魏次子雁輝者,金殿行刺,傷宛於要害。帝使禦醫數十人急救,翌年二月終傷重不治。帝慟之,罷朝三日。諡昭,平隆六年三月葬於帝陵外園,追封文昭侯。

宛形貌昳麗,時人多比潘安宋玉。然其勇決果敢,非常人可比。詩雲:“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是謂宛也。——《史話名臣列傳十一李宛傳》

***

世人皆歎息文昭侯英年早逝,餘竊不以為然。以文昭侯之功彰烈烈,足慰陛下知遇之恩。如此年少者居其高位,有之乎?仙逝雖可歎可惜,然上天憐之清華,勿使置於濁世,也未可知。故曰,天地之悠悠,何拘於廟堂之間?江湖之遠,悠之樂哉。——《蘇門筆記故人憶》

***

看官,這李宛真的死了?那為何三月之後才說傷重不治?為何那些友人寫的憶文祭詩皆不見悲戚之意?其實早有人說過這李宛是個女子,真名陸婉貞,乃是陸尚書的獨生女兒……《說異野史女子卷》

***

幾年後。

初春,柳枝輕搖的時節,兩匹駿馬停在杭州城裏一處學館前。馬上兩人一男一女,都帶著輕紗鬥笠,男的穿布衣長衫,女子著素衣羅裙。他們腰佩長劍,輕盈地下馬,站在學館外麵向裏眺望。

裏麵是老夫子正在教授課業,另有個年輕的夫子在旁督促檢查。

花白胡子的老夫子翻開書本,說道:“今天我們學今人文章十篇,這第一篇就是本朝名臣文昭侯李宛的《祭江神文》……哎,關於文昭侯的事跡誰能說一下。”

一個年紀較小的孩子站了起來,一本正經的問道:“夫子,李宛是女子嗎?”

老夫子被驚得一愣,胡子都翹起幾根。片刻大發雷霆道:“混賬!那些稗官野史的話是混信的麼?”

周圍的孩子早都笑作一團,那孩子站在當中有些不知所措,臉都漲紅,還追問道:“可是很多書上都這麼猜測,就連蘇大學士的筆記裏都寫著……”

“胡鬧!筆記小說乃是一家之言!你亂看邪書歪史還敢詭辯,戒條伺候!”老夫子終於發了怒,要去拿掛在牆上的藤條。

那名年輕的夫子趕緊勸道:“先生何必生氣,不過是小孩子好奇。再說了,這事本來就沒有定論,眾說紛紜,他說得也許沒錯呢。”

“管老師,你怎麼這麼說呢,那文昭侯是女子,胡鬧!誰見著了?誰親眼見了?”老夫子氣得直喘。

管瑾微微一笑,輕聲說道:“我見著了。我曾在李大人府上當差,跟著大人三年有餘。”

這一驚非同小可,老夫子似乎說不出話來,兩眼直愣愣的看著他。■思■兔■網■

管瑾把老夫子扶到裏麵的房間休息,又出來吩咐學生自己看書。

這一切,外麵的那對男女都看在眼裏。女子輕聲笑起來,男子問道:“進去打個招呼吧。”

“不必了,看到大家都很好,我就放心了。”那女子壓低了鬥笠,又飛身上馬。

男子也騎馬追上,問道:“下麵去哪兒?”

“下個月頡利王的小公主滿周歲,我們去突厥道賀吧。”

“你可真疼那孩子。”

“頡利給她取了我的名字,自然要偏愛。”

微風襲來,楊柳依依,雙騎攜行北去。

更多更新TXT好書請訪問炫 浪小說社區,歡迎光臨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王白石girl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