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年,法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機為主動力裝置的戰列艦“拿破侖”號,該艦不受風和海流的影響,提高了航速,在戰鬥中可以自由進行戰術機動,而且裝配了100門火炮,火力比以前的戰列艦更加強大,標誌著蒸汽戰列艦時代的到來,但它仍掛有作為輔助動力的風帆。
法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造蒸汽戰艦的國家。1849年建成的拿破侖號戰列艦,裝備100門舷炮,排水量5000噸,不但是全世界第一艘蒸汽動力的軍艦,而且使用螺旋槳推進。但還是木殼船和並保留了風帆。1861年下水的英國第一艘鐵殼裝甲戰列艦“勇士”號,也掛有輔助的風帆。戰列艦上的風帆到20年後才逐漸消失。
1853-1856年的克裏米亞戰爭中,俄國的新式高爆彈將土耳其的木船打的全軍覆沒,而英法的蒸汽船又將俄國的木船打的落花流水。奠定了蒸汽裝甲戰艦在近代海軍中舉足輕重的統治地位。
對於世界上第一個建造蒸汽戰艦的國家,許浪是要打算提前實現的。
而且他還十分需要將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機為主動力裝置的戰列艦“拿破侖”號,以及後續的其它使用蒸汽機的戰列艦,也是提前製作出來。
不管是英國的,美國的,還是德國的。
隻要一戰前夕的戰列艦都要提前研製出來。
包括迫擊炮。
還有一戰時期的坦克,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馬克沁重機槍,中國稱賽電槍,該槍為英籍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於1883年發明,並進行了原理性試驗,1884年獲得專利。
其口徑為 11.43毫米,槍重 27.2千克,采用槍管短後坐(19毫米)式自動方式,水冷槍管;采用容彈量為333發6.4米長的帆布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理論射速 600發/分,可以單、連發射擊;也可以通過射速調節器調整為慢射速 100發/分。
在馬克沁機槍出現以前,人們使用的槍都是非自動槍,子彈需要裝一顆發一顆。戰爭勝利的決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裝彈速度的快慢,很多人還沒有來得及填上第二發子彈就莫名其妙地被擊斃了。而馬克沁的機槍,在發射瞬間,機槍和槍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藥氣體能量作為動力,通過一套機關打開彈膛,槍機繼續後坐將空彈殼退出並拋至槍外,然後帶動供彈機構壓縮複進簧,在彈簧力的作用下,槍機推彈到位,再次擊發。這樣一旦開始射擊,機關槍就可以一直射擊下去,直到子彈帶上的子彈打完為止,能夠省下很多裝彈時間。
美國工程師海勒姆斯蒂文斯馬克沁出身貧寒,通過勤奮自學而成為知名的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