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段(2 / 3)

張皓文眼前浮現出原先天賜學堂每天早上孩子們跑來跑去,嬉笑玩耍的場麵,和眼前的景象一對比,他頓時意識到,那種無憂無慮的鄉下生活一去不複返了,往後伴隨他的,就是這書院裏的朝陽、晚霞,還有書簍的四書五經以及那一卷卷的程文了吧。

“你就是張皓文?”一間齋房裏走出了一位十來歲的少年,他上前自我介紹道:“我姓邢,名恕,字克寬,也是文昌人。”

兩人互相行禮之後,邢恕又接著道:“我是童生正科、副科的經長,書院山長吩咐過,若是你來了,便帶你去後麵精舍找他。”

張皓文點點頭,仔細打量了一下這位姓邢的少年,隻見他皮膚微黑,方臉頰,兩道濃眉微微挑起,一雙眼閃著剛直堅定的目光,不過,麵對著比他小幾歲的張皓文,他還是很友善的,笑著問他道:“聽說你今年才八歲?你是幾歲開蒙的?”又跟張傳榮寒暄道:“伯父初來瓊山,可還住的習慣嗎?”

三人說著話,已經繞過齋房,來到了第三進院落。隻見這院落東邊是一溜像方才的書齋一樣整齊的齋房,西北角卻層層疊疊的種滿了花卉。群芳掩映之中,隱約樓,旁邊是個小小的池塘,池塘之後還有一幢白牆灰瓦的小樓,一眼看去甚是典雅幽靜。邢恕抬手一指:“那是我們書院的藏書樓,池邊就是山長的精舍了,來,你們跟我從這邊走。”

張皓文趕緊跟上,跨過一座木橋,對麵就是方才遠遠瞧見那那幢小樓,雕花黑色木門微微開著,上麵的牌匾上寫著“克明峻德”四個字。門口站著兩個身穿青袍,和張皓文年紀差不多大的童子,見邢恕來了,相互一望,道:“山長等在裏頭,你們進去吧。”

樓門一開,裏麵一縷淡淡的青煙正迎著樓外的陽光冉冉上升,樓裏並無桌椅,低矮的案台旁,一老一少兩個人正在麵對著麵下棋。一名童子走在前麵,把他們一行人領進樓內,案台右麵那名三十出頭的人笑著將手中棋子往旁邊小竹筒中一放,說道:“帥六平五……沒想到您會下這一步,您贏了。”

“嗬嗬……”那老人攏手站起

身來:“你有客人來了,咱們改日再下吧。”

山長是這位年輕人?張皓文有些意外,在他心目中,那位身著青灰色的道袍,一副世外高人模樣的老人應該才是這書院的山長啊,不過,外界對攀丹書院的山長是誰一向都知之甚少,隻是聽說是由唐家族內學識淵博,德行出眾的族人擔任。唐臣的信中也並未提及,張皓文看著那老人慢悠悠走到一旁盤腿而坐,輕輕撥動著銅爐裏的香灰,仿佛眼前這幾個人都不存在似的,心中的好奇不禁又加深了幾分。

此時邢恕躬身一揖,然後默默退了出去。張傳榮忙將備好的束脩六禮遞到了那名三十出頭的男子麵前:“小兒尚且年幼,還望山長大人好好教導他呀。”

對方和張皓文想象中嚴苛古板的書院山長不同,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氣質儒雅,雖然舉止沉穩,但卻給人一種平易近人之感。他打扮的也十分簡樸,一頂儒生巾,淡褐色的長袍寬寬大大,除卻腰間絲絛上掛了一塊淡白色的玉佩,身上並無一件別的裝飾。

他一招手,示意旁邊的小童將竹籃接了過來,另一名小童拿來兩個麻編的蒲墊,讓張皓文父子坐了下來,那人方才開口道:“在下姓唐,名旬,是這攀丹書院的山長。”說著,他又抬手拿起旁邊一張紙,邊看邊道:“張皓文,八歲,今年瓊州府的府試案首,聽聞你在府試中四步成詩一首,此事在瓊山士子之中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了。”^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