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段(1 / 3)

,重要性稍遜。卻也是一年中很重要的祭祀典禮了,若無實在不可的原因——像是帝王征戰在外又無子嗣代勞,都是要祭祀的。

未來兩三年裏,若無意外大炎會一直休養生息,夏簡戟自也不會外出征戰,而是要坐鎮朝堂,慢慢將眼下的大炎調理妥當,等大炎這頭猛虎養得壯碩威猛後,再出山一舉攻打後昭、後燕和後越。

因此,夏簡戟目前沒有大事要做,一些禮儀性的大典都要辦起來,為了讓大炎像一個威儀赫赫的國度,而不是一個草台班子和一群烏合之眾。有‘狂士葛蕤’在,且朝堂上也不缺精通禮學的朝臣,自然是不會出現這問題的。

這祭日大典本與薑穠沒有太大關係,隻不過想要借一個方便的場合,讓薑穠對糧種施加神農之力。倒是也可以去糧倉裏施加,但葛蕤卻說剛好趁此樹立皇室威信……大概意思,就是要捏造出一個‘神跡’來,確立皇室的地位。

“……王後的本領原就是神跡,王上起義時又遇久旱降甘霖,這也是神跡,怎麼能說是捏造呢?神跡嘛,自然要多多益善,要讓後來的大炎百姓也見識一番才好。”葛蕤義正言辭道。

換句話說,要給後來攻打下的地盤上的百姓洗腦。

“……”薑穠沒話反駁。

在薑穠他們一起長大的幾個小夥伴中,論才學智謀,王五七遠不如葛圭章——甚至他隻將將識了幾個字而已,論武力征戰,王五七更是除葛圭章之外墊底的,更不能與天生大力的張武壯相比了。

有那些個不服的新臣,在暗地裏詆毀說:王五七就是個隻會阿諛諂媚的,根本沒有拿得出手的本事!這話雖然刻薄,但也不失為一句實話。

葛圭章因為夏簡戟的那一點小心思,當然,主要是他祖父葛蕤,在朝堂上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了,因此他才被外放在鳳翔府任知府。但王五七,卻任了正二品的農部尚書!

農部雖是新設,但官階不作假,加上王後和王上都重視農部,王五七這農部尚書做得竟比老牌禮刑工三部尚書更威風!如何能不引人嫉妒?

王五七與葛圭章和夏簡戟同齡,二十一歲的年紀,年輕力壯,又位高權重,正是長安女子心儀的郎君模樣。

雖還沒成家,紅顏知己卻沒少過,不過因為王五七深知自己的立足之本,為夏簡戟和薑穠辦事時從來很盡心,並未因美色而誤事,因此對他的個人作風,也都沒多大意見。

“去年夏秋新收的糧種,是現成的,都堆在長安三處糧倉裏,調城外大營一萬兵士搬運,一天時間盡夠了,不費什麼事的。”王五七身為農部尚書,糧食存儲和調運的事都心中有數。

“屆時,王上與王後一同祈福了,分發給百姓的糧種播下,收割時就能有驚人產量,‘神跡’可不就成了?”

春分祭日算是大事了,這會兒在乾

清宮裏議事的,就有夏簡戟、薑穠、葛蕤和王五七。

王五七任了農部尚書之後,就時常會從薑穠這裏領一些事情,比如:推廣古代播種機‘耬’,大幅提高了旱稻和小麥的播種速度;推廣治病殺蟲液、拌種劑、綠肥、火糞……與兩人交集增多了。

隻葛圭章常年在鳳翔府,隻過年這次才回到長安來,然而很快就又要離開歸任上去了。六個年少夥伴,聚齊的時候不多,年少時的時光是一去不複返了。

夏簡戟自然沒有薑穠精通農事,不過四季農時還是知曉的,“年過後開春了,農人們就要春耕了,關內和隴西靠北地的部分地方,都是春天播種麥子,還有田畝中耕種占比已經不低的旱稻也是,若是春分祭日時才一起祈福……不、賜福,再分發下去恐怕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