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的河官,為治黃曆盡千辛萬苦,甚至有人為了治水活活累死在黃河邊,黃河兩岸的百姓廣為傳頌,最後演變成黃河大王。
朱大王,名朱之錫,字孟九,浙江義烏人,順治十一年出任河道總督。
宋大王,名禮,字大本,河南永寧人,明永樂二年為工部尚書。
白大王,名白英,號汶上老人,山東汶上縣人,河工出身。
粟大王,姓粟,名毓美,字含輝,又字友梅,山西渾源縣人,道光十五年任山東河南河道總督。
其他三位大王中,黃大王和白大王差不多算是一類,都是被民間神化的人物,最後被追封成黃河大王。白大王我很清楚,他原是河工,後來因為在治水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成為了黃河大王。民間傳說白英“跺地成泉”,是一個傳奇般的人物。
黃大王是最有意思的大王,他很愛降臨人間,也愛擺架子,甚至還會跟人開玩笑,是民間最喜歡的一個黃河大王。
這本書裏寫了許多黃大王的軼事,讓人讀後往往忍俊不禁。這黃大王簡直就像是黃河版的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還像孫猴子一樣,經常和人們開開玩笑。
黃大王,名守才,字英傑,號對泉,堰師南鄉夾河王家莊人。傳說他從小便能駕馭河水,幼時便能在水中抱著大魚戲水,多次在治黃時顯出神通,後被封為黃河大王。
黃大王是六個黃河大王中最親民的一個,常常現身人間,黃河上的好多老人都曾見過黃大王的真身。他在人間化身為一條金黃色的小蛇,大約有一尺長,遍體金黃,頭總是高傲地昂著,確實像傳說中的大王一般。每到黃河出現險情或搶險堵口時,人們首先要去大王廟燒香磕頭,祈求黃大王現真身出來,給黎民免除水災之苦。黃大王要是在堵口時出現,那麼這次堵口必會成功;要是不出現,那堵口就凶多吉少了。
第十一章 黃河龍王(2)
黃大王出現得很神秘,它有時突然從翻騰的洪水中跳出來,有時在即將合攏的堵口下鑽出頭來。它甚至還會跟人開玩笑。好多時候,大家端端正正守在河岸邊,屏息凝神嚴肅等待著它的神聖降臨,左等右等也見不到它,結果四下裏一看,那隻金黃色的小蛇就昂著頭盤在河官的紅纓官帽上!
不管黃大王從哪裏鑽出來,莊嚴的迎河神儀式都要正式開始了。儀式一開始,當地河官不管大小,都要躬身在路邊,夾道歡迎。底下人將特製的木盤上鋪好紅布、紅紙,焚香祈禱,跪接黃大王。
據書上記載,這黃大王雖然隻是條尺把長的小蛇,但在這種大場麵中卻是不慌不忙,會端著架子,像個尊貴的人物,趾高氣揚,不緊不慢,緩緩爬上木盤,翹首盤繞在盤中央,等著百姓鳴炮致敬,歌功頌德,最後讓幾個人抬著它入住黃大王廟。
還有人說,黃大王喜歡山西羅羅腔,所以就要在廟中演幾天。在享受了幾天供奉後,黃大王就會自動消失,這時候洪水也會詭異地退卻。
與黃河大王對應的,叫作黃河將軍。黃河將軍的地位不高,任何一個黃河大王隨便就可以將其他人、物封成將軍。黃河將軍的化身是大蛇、巨蟒,曆來被河官認為是不祥之物。要是在堵黃河口時遇到了黃河將軍,大家立刻會垂頭喪氣,士氣先低了一半。說來也怪,在黃河上堵口子時,要是遇到黃河將軍,這口子十有八九是堵不住的。
最後一個黃河大王比較獨特,也很神秘。他是六大王之首,名號為金龍四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