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段(1 / 2)

冬日裏寒冷,大街上卻有人不懼這寒冷縱馬奔弛著,少年途徑開封府衙見這兒圍滿了人好熱鬧,於是下馬也擠進了人群。

“怪不得人都說萬壽長公主是菩薩心腸,如今親自為道家真人翻案,真是人美心善呐,也不知哪家郎君有這般福氣能尚長公主。”

“老伯,萬壽長公主怎會在此?”少年看著從車上下來的女子眼前一亮,禮貌的朝身旁的老翁問道。

老人細細的打量著這個身材魁梧,氣宇軒昂的少年,“昨夜豐樂樓死了人,犯罪之人是一個道士,今日上午定罪了,可不到半日大內就派大理寺的人來重審案子了,長公主是個心善之人,定然是覺得有冤情,向官家求情,親自主持。”

“這樣啊!”少年注視著開封府衙門口,權知府張雍正恭敬的俯首跪拜長公主。

老翁翁見少年眼神如此,表情如此,不由的一笑,“怎的,動心了?”

少年愣了一下,耳畔被冷風凍得都有些發紅,“不是...”自幼年從國子監一別,他竟不知長公主殿下比從前還要純良仁德了。

“我瞧著郎君你龍鳳之眼,耳白於麵,日後定有姻戚貴之福,而郎君衣著華貴,敢問府上,出何處?”

老翁翁慈眉善目,少年瞧著眼緣,“府上,李姓,晚生名勖,今年剛取字公武,家父,李繼昌。”

李公武自報家門的時候老翁翁並沒有感到震驚,也沒有像平常老百姓一樣聽到這種顯赫門庭時就表現得卑躬屈膝,他隻是眯著老眼笑了笑,“你命缺長壽呀!”

常人聽到此咒言定然要發聲怒斥的,但是李公武沒有,反而心平氣和的恭敬問道:“還請老伯指點。”

“自己參悟吧!”

府衙外的人都以為是長公主在審案,其實主審之人有兩位公主,帶口諭之人是惠寧公主趙宛如。

公堂之上,王旦威坐高台,旁側設屏風幔帳,惠寧公主坐在其內。皇室施壓,一旁低頭站立的張雍顫唞著垂在腿旁的雙手。

“奉上口諭,由太清真人門下大弟子淩虛真人協同審案。”

王旦搬出皇帝,開封府的諸多官員便不敢多言什麼,老老實實的聽審。

王旦敲定鎮尺,朝左側半透的屏風拱手,“還請殿下示意。”

“開審之前,吾想問張權知一事。”屏風內端坐的女子目光淩厲,言語威懾。連一旁的趙衿都感受到了她的那幾分寒冷,不由的皺起了眉心。

何時,惠寧變得這般清冷了。

張雍聽著哆嗦一顫,吞咽了唾沫躬身道,“殿下請言。”

“開封府雖定了罪,可文書還沒有交由刑部審理,怎的那李若君在獄中奄息都無人問津?”

“你們開封府,就是這般辦事的?”

“這...”張雍冒汗,拱起雙手顫巍道:“臣是昨夜從戶部趕往開封府受理此案的,事情緊急,忙於調查,從而疏忽了牢獄,是臣失職。”

趙宛如冷淡一聲,“開審吧!”

“是。”

王旦再次敲響鎮尺。

秋畫帶著從大內帶來的禁軍先將豐樂樓有嫌疑之人皆扣押到了衙門。案子重審,豐樂樓是案發現場,樓內所有人都脫不了幹係,於是豐樂樓再次被禁軍圍得水泄不通。這次可不像昨夜那般隻將人看著,而是根據趙宛如的吩咐,將整個樓內的人都抓出來一一審問,逼供,無論娼妓,廚子,還是廝兒女使,迫使豐樂樓再次停業。

樓內的人出不去,樓外的人進不去,餘下的禁軍又去抓捕在外麵辦事的廝兒與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