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幸。”
趙恒停住腳步,站定在漏鍾旁,朱色裙擺微拂。
李少懷輕呼一口氣,“陛下親臨崇政殿取有才之士,是為天下萬民,為人臣自當忠君愛民,上既有問,下當直言其詞,行不避言,言不懼色,是為忠正,以百姓為先,而不以君為優,此為中正。君臣同體,天下尤同體,民在次,亦在重,民得教化,使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臣子介乎君民之間,承之教化,施之教化,視下之苦難,上奏直言。君王治下,當趨以厲害,辨以是非,不問出處,不看門庭,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思之於民,君安,則天下安。”
殿廊變得格外安靜,隻剩李少懷的聲音在回響,眾人皆翹首窺視。
趙恒雙手叉腰,沉呼一口氣,“舉國之事,何以治?”
舉子們紛紛豎起耳朵。
“舉國勢而治,臣隻有四個字。”李少懷睜眼定住,“文武兼備!”
趙恒臉色依舊,看不出是喜還是怒,“何為?”
李少懷朝著皇帝的方向躬身,“始皇帝橫掃六合,改分封立郡縣一統天下,二世施之暴.政令天下揭竿而起,高祖立漢,以為郡縣此製無血脈同宗而亡,遂以封國郡縣並行,致七國之亂,後有武帝實行推恩。而今我朝,以武奪天下,又懼武,豈不是如出一轍?”
趙恒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的注視著李少懷,她所言讓幾位考官與諸眾舉子震驚,竟敢以亡國比之今朝,皇帝怕是再好的性子也是要動怒的吧,紛紛替其捏了一把汗。
趙恒合起自己的雙手放在腹前,轉身,“我朝北有遼,西夏,西有吐蕃,南有大理,其心各異,如你所言,當何以治?”
皇帝之聲,充斥整個殿廊,李少懷微低的頭抬起,上前一步揚聲道:“觀以兄弟之國遼,陛下言其心各異,然同宗血脈尚可倒戈,何況異姓之兄弟,今遼國之盛,覬我中原,窺我華夏,鐵騎尤不可擋。夫以舉世論國力,綜而取之,當教化於民,藏富於民,再富國家,正心於民,正心國家。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以人分之。文有智,以安天下,武有力,能定江山,再奪故土,攻城掠地。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
李少懷合起袖子躬身大聲道:“夫君者,以家為家,夫上君者,以國為國,萬世之君者,以天下為天下!”
聲音震耳欲聾,逼進人心的話,將殿內眾人的熱血烘熱,沸騰起來。
翹首之人紛紛投以讚許與傾慕,同時自愧不如。
考生座次上的帷幔肆意飄動著,皇帝的目光凝著李少懷一動不動,所有人都在此時屏住了呼吸,殿內安靜得可聽見春風穿堂的聲音。
“說得好!”
這三個字,讓眾人提著的心得以放下,李迪為之鬆了一口氣,再觀之李少懷,卻發現其格外從容。
已近日落,禮部將黃色的空榜呈到皇帝禦座前,由皇帝欽點一甲名單,再由知貢舉當庭頒布一遍後於次日昏時在宣德門前的皇榜張貼。
蘸墨的筆滯留在空中好一會兒,趙恒揮筆依次寫下了三人的名字。
其餘之前排名好中第與落第的名單未有太大的變動,由禮部的官員進行唱名。
金榜是黃色的,榜內有一張金紙,紙上依次寫了三個人的名字,“一甲進士及第,甲科第一名,李迪。”
李迪為省試第二,殿試拿了第一也不算太意外,隻是他們好奇之前的省元會落到第幾。
“甲科第二名,李若君。”
一二名對調了,“臣...”李迪想要爭辯,被李少懷拉住。
“這狀元本該是你的呀!”
“名次而已,金榜上本就不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