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段(3 / 3)

“姑娘說了,若南方情況有變,有一個人你可以用。”

“誰?”

“都巡檢使,曹克明!”雲煙又道:“曹克明巡查七州,如今應該在廣南!”

“去年年末我不在朝中,邕州被蠻人入侵,可是他解決的?”

“是他。”*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有辦法一個時辰內送到書信嗎?”

“當然。”

————————

東京城。

“三司副使林特進獻《景德會計錄》向官家言明景德年三司的賬戶是由丁謂監管的,此錄也是由丁謂所寫,官家下詔嘉獎丁謂,且提拔了林特為三司使。”

“這兩個人勾結在一起又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這幾年的稅收如何?”

張慶打開抄錄的冊子,“三司已布告,景德三年新增戶三十萬,流浪人四千戶,全國總共實管七百四十一萬七千五百七十戶,共計一千六百二十八萬餘人,戶稅收入共計六千三百七十三萬餘貫、石、匹、斤。”

“我記得鹹平年間的時候,還沒有這麼多人?”

張慶點頭,“同鹹平六年的數據相比,共增加了五十五萬三千四百一十戶,計二百萬零二千二百一十四口人,稅收增長三百四十六萬餘貫、石、匹、斤。”

“三年...”

“雖然人口與稅收都增了,但是臣以為相較於鹹平年,是在走下坡路。”

趙宛如側抬頭直視著張慶的正臉,張慶雙膝跪下,“臣並非要言官家...”

“你不必緊張。”趙婉如轉過頭,從座上起身,撫了撫微微隆起的肚子,“比起鹹平年間,官家確實懈怠了。”

“臣聽說因為南方之事,官家日日擔驚受怕,王欽若以國庫充裕,慫恿官家建宮觀祈福。”

“玉清昭應宮嗎?”

“殿下怎知...”

“他想建就讓他建吧,若阻止了,他奸邪之舉又怎能為人所知呢,銀子沒了可以賺,江山若為人所奪,那便真的就什麼都沒了。”她又問道:“南方如何了?”

“才到邵州,按此行軍速度還需要幾日才能抵達象州支援,但...”

張慶的猶豫,正是她的擔心,她回過頭急問道:“說!”

“廣南水軍之眾,陳進曾經為水軍軍校,姑娘可曾聽說過盧成均此人?”

“盧成均?”趙宛如緊皺起,“宜州判官,太宗朝的要臣。”

“是,盧成均是太宗朝時被排擠出朝的,此人到地方後廣施仁政,先後被幾個知州器重,深得廣南一帶百姓的愛戴。”

“我隻知道,他是楚王的擁護者。”

“是,當初反對立官家為儲君的人中也有他,太宗在世時曾對官家生過不滿,盧成均趁機提及楚王,希望太宗重新召回楚王,最後是寇準出麵力保官家的太子之位,盧成均也是在此時被貶去了西南,太子才在寇準的擁護下,成了今上。”

張慶的話裏還有一種意思,鹹平年之後皇帝開始變得昏庸,當年的儲君之位,太宗曾問及寇準端王是否合適,寇準給予肯定,而如今太子登基因為寵臣讒言便將有恩於他的重臣調出京城,實非明君之舉。

“有什麼問題嗎?”

張慶看著趙宛如,小聲道:“得民心,一呼萬應。”

“原先隻有部眾千人,如今已發展至幾萬人與朝廷派去的禁軍兵力相當。”張慶的視線不敢離開趙宛如,小心翼翼的盯著,看著她神色的變化,忙的又道:“兵貴於精,不貴於多,京畿調出去的禁軍遠強於地方。”張慶欲上前一步。

趙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