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連國子監的太學也放假一日。
駙馬府上下變得忙碌,古樸華麗的宮燈被一一換下,新掛上的燈籠樣式不一,有龍鳳虎豹騰躍之狀以及彩繪各種人物山水。
一大早就有殿前司的同僚趕到駙馬府祝賀。
“你們這是做什麼?”
“下官們知道殿帥進士及第出身,名列金榜,官家稱舉世之才,故厚著臉皮來求殿帥賜字。”
殿前司雖是武官,可進士出身的人也不少,李少懷有些看不懂他們,“莫不是想博個好彩頭?”
“正是,我等雖都是粗人,可家中孩子讀書,便想來沾沾殿帥的光。”
平日裏在三衙一起共事,李少懷便也不好駁了他們的臉麵,吩咐道:“十三,取筆墨來。”
“是。”
擠滿了人的院子裏一陣吹捧歡呼聲,時不時有穿梭在長廊的宮人會駐足下來仰頭觀望。
一群武將聚在一起不比武,竟然吟詩作畫起,真是稀奇。
“外麵好熱鬧啊~”坐在鏡台前梳妝的少女扭頭看向窗外。
“坐好。”趙靜姝拍了拍她的肩,“那你是爹爹的同僚們。”
李洛泱扭頭看著母親,“母親,今日我們陪翁翁用了膳後可以回來嗎?”
“怎麼了?”
“我想在宮外過上元節。”
“一會兒,問你爹爹。”
“可爹爹不是一向都聽您的嗎?”
“你這孩子。”
作詞,對對子,寫得正歡時,孫常從內院出來了,喚道:“阿郎,大娘子與大姑娘已準備好了,可以入宮了。”
李少懷遂將筆放下,“諸位,今日上元節,某還要入宮陪同官家與聖人,恕不奉陪。”
眾人也都明白,遂笑嗬嗬的改換稱呼,“我等都知道的,您是駙馬爺嘛。”
內院出來要經此院子的長廊,話音落後,恰逢趙宛如帶著女兒梳妝完出來。
遙想女兒出生時因為不足月而十分小,這一晃便過去了□□年,昔日的幼女已經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眉目間承了李少懷七分容貌,還有三分所承趙宛如,相貌上是更像李少懷,但性格隨她母親。
眾人轉身拱手作揖道:“公主殿下上元安康。”
“諸位伯伯,上元安康。”李洛泱走出,未向幼時那般直撲父親懷中,而是側身向著便裝的眾人福禮。
諸臣見小公主討喜的很,又生的眉目如畫,仙姿玉貌,紛紛感歎著,“若將來,定又是絕代佳人。”
女兒今日的打扮卻實讓人覺得驚豔,“我的泱兒長大了。”不知何時起,她已齊至她的胸口,比同齡人高出一截。
“女兒長大了,爹爹就可以教我習武了吧?”
李少懷十分寵溺的笑著,“當然。”
上元節的宮門入了夜在這一日也不會關,皇城司守城的禁軍穿的都是紅色盔甲,宣德樓前立了一根十分高的圓木,宣德門前原本不允許百姓行走的禦街在這幾日集滿遊人,禦街兩旁的廊道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裏,晝夜不停。
一到入夜,城中各家各戶張燈結彩,寺廟與道觀也陳列出了燈燭以及刻畫了宗教故事的燈籠。
今日升平樓內大擺晚宴,與往年一樣召宴群臣與宗室再前往宣德樓看戲。
“一眨眼,小姑娘都這麼大了。”前往升平樓的宮廊上,雍容華貴的女子被眾人簇擁,心聲感歎,“一眨眼,竟又過去了十年。”
就在之前,李少懷帶著女兒從坤寧殿離開前到福寧殿去請皇帝,趙宛如則在旁陪著劉娥。
“是啊,不容易的十年。”明明過去了這麼久,她卻覺得當年之事恍若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