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難不倒他,再問下去自己反倒要吃癟……
可前一刻還在難為人家,後一刻便親如兄弟,這吃相未免也太難看。咱們都是有身份的人,幹不出那麽丟臉的事。
方才沖動之下為難過胡九齡的大臣們這會陷入了糾結,可沒為難過的卻沒有這等糾結。小太監大清早傳過來的暗旨還在,當時雲裏霧裏,這會他們也回過味來。
原來是這麽回事,皇上看好胡老爺……不,應該說是胡大人了。這些年被皇上看好的人,哪一個不是官職坐火箭往上躥。
況且他還生了個好女兒……
看看人家姑娘,當真是羨慕嫉妒恨那。在阿瑤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她已經被幾位朝中重臣一致在心裏推舉為貼心小棉襖。當然羨慕歸羨慕,能混到這個份上,他們也不是指望妻女得力之人。眼瞅著時機成熟,他們得趕緊表態。
“皇上,方才一番考校下來,胡老爺確是有大才之人。使野有遺賢,實乃吾等罪過。所幸定北侯慧眼識英雄,又兼之吾皇聖明、提議舉賢任能。老臣在此懇請皇上立胡老爺為官。”↙思↙兔↙在↙線↙閱↙讀↙
最先開口的是齊國公,他是寧安大長公主鄰居,當年堅定的東宮□□,如今堅定的保皇黨。
這老匹夫,又讓他搶了先。
既然有人開頭,也就不存在臉麵等問題。不過片刻功夫,眾臣紛紛表示附議。
本來是水到渠成之事,偏偏有人拿起了喬,而且還不止一個。
最先拿喬的是胡九齡,他老人家受了半個月的憋屈,甚至在這金鑾殿上的大部分時間也在被人為難,心裏那口氣已經堵到嗓子眼了。
你們讓做我就做?當我是提線木偶啊。
不過他向來圓滑,也知道這些人得罪不起,所以這回找得理由非常冠冕堂皇。年紀大了,家裏事太多管不過來,他名聲不好不想給朝廷抹黑。
前兩點情真意切,第三點卻讓朝堂上有些人翻個白眼。裝,就裝吧你,當咱們不知道胡家私底下打探過罪魁禍首。
正當有些官員又往偏激處想,覺得他不識擡舉時,小侯爺開口了。
“名聲不好?剛才胡老爺對答如流,最後關於高皇帝免稅之高見更是讓眾人折服,此等才學又豈會是市井傳聞中的黑心商賈。方才您未入殿時本候便說過,緣何百姓夾到感激的胡家會在短短時日內變得聲名狼藉?這背後定是有人作梗。方才胡老爺被那般針對,倒是讓本候看清了何人作梗。”
這段話翻譯過來意思就是:剛才為難胡九齡的,就是背後散播留言的。
難為胡九齡的是誰?那可是滿朝文武齊上陣。這段無差別攻擊,讓小侯爺拉穩了嘲諷。
有對比才有差距,這會眾人覺得方才碾壓他們的胡九齡簡直像天使。
“皇上明鑒,吾等隻是奉命考校胡老爺才學。”
話題成功扯到皇帝這,這會輪到皇帝拿喬了。你們前麵半個月不是說朕舉賢任能的新提議各種不可取?朕也不是專治的昏君,這會朕決定采納眾位愛卿的建議,舉賢能之事再等等。
換做一個時辰前,滿朝文武肯定撫額相慶。可這會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沒參加過科舉的胡老爺扛住了他們所有人提問,反過來還駁倒了他們。這不是人才,那什麽才是人才?胡九齡已經證明了皇上提議是何等的正確。他們要是再攔著,那成什麽人了?
“臣等昏庸啊!”
半個月來反對最激烈的幾位大臣開始為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買單,各種自責和檢討。
可皇上依舊絲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