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個人的世界(二)(1 / 3)

第二章(二)

4

送走父母,馮家偉躺在床上,兩眼直愣愣地瞅著天花板,感到腦海裏空蕩蕩的。他知道,自己再這樣混下去也不是辦法。的確應該找點事做了,不為別的,為了年邁的父母,他也要忙起來。

馮家偉不想出去找工作,雖說他年齡不算大,可是而立之年的人,怎麼說也對再就業有些心理障礙。

上學時,馮家偉曾是“南大文學社”成員之一。那時,他常有文章發表在學校刊物上,還在一家知名刊物上發表過詩歌,這件事曾在師生中引起轟動。因此,他思來想去決定做網絡作家。他經常上網,了解到待在家裏寫稿也是能賺到錢的。

做一名自由撰稿人也不錯,掙錢多少暫且不說,“自由”兩個字就蠻適合馮家偉的。如今的他,害怕出門,害怕見熟人,做一名宅男,正是他祈盼的。

一行不知一行難。馮家偉哪裏知道,靠寫作賺錢養家究竟有多難,弄不好會餓死人的。

十幾年的人生積澱,讓馮家偉文思泉湧,很快就有幾篇稿子完工。於是,他從網上找來一些投稿郵箱,滿懷信心地將稿子發出去。接下來,他便一邊寫稿,一邊滿懷期望地等待結果。

自從開始寫稿子,馮家偉精氣神兒十足,臉上又泛起久違的紅光。

事與願違,馮家偉投出去的稿子,隻有一篇有回複,還是退稿信。其餘的,都是打狗的肉包子有去無回。

居然是這樣的結局。之前,馮家偉像一個充足氣的皮球,寫到興奮之時,經常在房間裏連蹦帶跳,現在卻泄了氣。

慶幸的是,幾個月後,馮家偉終於有篇文章在一家報紙上發表。但是編輯對稿子做了瘦身手術,挺長的一篇稿子,變成小豆腐塊。不管怎麼說,總算有了成果。他異常興奮。

盡管隻有三十元稿費,可這一行行鉛字,對馮家偉來說,就是一針強心劑,讓他信心倍增。

為這件事,在外地上大學的外甥凱明還打來電話,說:“舅舅,你真了不起,都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了。經我介紹,同學們都知道你是我舅舅了……”

馮家偉聽了心裏美滋滋的,嗬嗬直樂。

掛了電話,馮家偉才感覺到,報紙上的小豆腐塊,並非和三十元錢等價的,它所產生的效益怕是三百元、三千元或是更多的錢都換不來的。

吃過午飯,馮家偉便騎著摩托車回到家。當他把報紙鋪開,拿給父母看時,認字不多的馮母兩眼瞪得溜圓,問:“家偉,這是你寫的?”

馮家偉笑眯眯地點點頭。

馮父小心翼翼地將報紙接過去,逐字放聲朗讀,偶爾碰到不認識的字,還扭頭問馮家偉。馮父讀完一遍又讀一遍,樣子滑稽得像小醜。馮父讀出許多令人發笑的錯別字,馮家偉抿嘴直笑,也不給他糾正。

馮母寶貝似的將報紙拿在手中,說:“家偉,這張報紙給我留下吧,過些天你姐姐來,給她看看!”

馮家偉原本就沒想將報紙帶走,說:“報紙就是給你們留下的,我不帶走。”

馮母像中了大獎,高興地將報紙疊好,鎖進抽屜。那個抽屜裏放的可全是家裏的貴重東西,錢和存折都在裏麵放著。

經過幾個月的煎熬期,馮家偉漸漸找到感覺。他知道,有時稿子不被采用,並非稿子質量有問題,而是不適合報刊的風格。投稿其實就是投其所好。

掌握這些規律後,馮家偉偶有文章出現在報刊上。可是,這些文字也隻能給他和家人帶來短暫的驚喜,若用稿酬養家,還不夠塞牙縫。

5

徐海順找到馮家偉時,之前連電話都沒打,便直接上門。不久前,因為何莉的事,他來過幾次,也算輕車熟路。

徐海順已是今非昔比,現在是宏運公司的副總裁,分管營銷工作。假如哪天表舅退下來,王達接任董事長,他便是總經理的有力競爭者。

雖然近些年他和馮家偉交往並不多,但是他們的母親畢竟是姐妹倆。

親情是相通相連的。自從何莉去世,徐海順一想起馮家偉,心裏就像有個鼓槌敲來敲去,常常不得安寧。

馮家偉正在為一個稿子的結尾苦思冥想,聽有人敲門,心中暗自疑惑。自從何莉去世,很少有人來。若有人來,都先打電話。

從貓眼往外一瞅,見是徐海順,馮家偉連忙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