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生的嬴政(2 / 2)

李斯身材清臒,眯縫的眼睛中流露著狡黠,說話有些底氣不足,乍看上去,與其說是權臣,不如說更像是個小吏。

“即刻回宮!”

對齊孟來說,雖然他現在對躺在溧陽宮裏那個奄奄一息的太後沒有什麼感情,但此時自己已不是曆史旁觀者,而是宣太後的兒子,唯一的兒子。

在趙姬生命的最後時刻,嬴政當然不能缺席。

溧陽宮,燈火淒迷,齊孟在婢女帶領下朝深宮走去。

“太後如何了?”

齊孟才意識到,真實曆史位麵上的秦國遠比《史記》記載的要複雜很多,而且司馬遷的說法,存在很多毛病。

和《史記》記載不同,站在齊孟麵前這位趙高在不像是個閹人,而且他現在已經位居太仆,是為大秦九卿之一。

“好在還不是郎中令,”齊孟暗暗慶幸,如果他再稍晚幾年穿越過來,秦王的私人衛隊,中郎軍為趙高控製,牌就不好打了。

眼下最要緊的還不是趙高,齊孟相信,隻要自己還沒死,這種奸佞小人便掀不起什麼風浪。

對齊孟或者大秦來說,當下最要緊的是牢固掌握兵權,而最需要改變的是郡縣製。

掌握兵權不難理解,陳勝吳廣起義後,秦國之所以旋即滅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兩支主力軍隊皆不服從鹹陽調令,袖手旁觀,尤其是駐守南越的任囂趙佗軍,不僅不派兵北上,竟然割地稱雄。

這也不能完全怪別人,要怪隻能怪鹹陽被攻破的太快,除北部孟天軍,其餘秦軍根本沒有時間趕來救援。

至於具體如何操作,齊孟現在還是一團亂麻,他必須首先趕回鹹陽,詢問身邊謀臣,比如馮去疾。谘詢天下事。

至於李斯這個庸才,留在鹹陽也是個累贅,早晚要給他打發了。

商鞅變法後,秦國便開始實行郡縣製度,全國被分為十多個縣,縣令由秦王直接任命,形成兩級政治格局。

始皇帝統一天下後,召集群臣討論,六國之地,是行分封還是郡縣。

當時幾乎所有大臣都建議實行分封製,唯獨李斯揣摩到了始皇帝心意,堅決主張實行郡縣製。而且說什麼周天子實行分封製,才導致天下諸侯戰亂不休,皇帝陛下好不容易統一六國,再行分封製,是自己樹立敵人,。

始皇帝對李斯此話深以為然,於是便將郡縣製推廣到六國舊地,而且在縣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郡,將天下劃分為三十六郡,郡之下為縣,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郡縣製看似將地方大權收歸鹹陽,看似加強了皇帝權力,實則不然,秦末天下大亂,三十六郡,數百個縣中,隻有少數官吏堅持抵抗,與叛軍作戰,更多的人則是選擇當了帶路黨。

等到劉邦入關中,下藍田,圍攻鹹陽時,失去武力的秦國宗室隻好束手待斃。

然而如果全部分封,漢初七國之亂,骨肉相殘的悲劇恐怕會提前上演。

因此分封製與郡縣製之間的微妙關係,還需認真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