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既為總持門把握之關,故丹道人道每多以手為示象。《陰符經》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顏子得一善則“拳拳服膺。”孔子說:“治天下如視諸掌。”曾子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儼乎!”(以上《中庸》)。丹書也說:“兩手劈破鴻蒙。”又說:“左手降龍,右手伏虎。”故手與身心,痛養相關,動靜與俱,真陽之生,先應乎手。赤子之手,無時不握。當胎兒在腹,兩手總持造化之門;既來人間,兩手變成改造乾坤之用。佛說:“東南西北方,上下四維,中間虛空;兩手之間,亦為虛空,浩無邊際。古往今來,莫非在虛空中做活計;兩手屈伸動作,亦莫不在虛空中運用。“大道分明在眼前。”眼前即不可思量之虛空。人能空心而充其量,與太虛同體。則天地之化育,即我之化育,兩手之空間(暗示總持門),即包羅天地之大虛空矣!此所以可稱“空洞無涯是 玄竅”也。能詳乎此,則“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之說,可以不解自明。“總持門”之真竅,人人與生俱來,誰也不能否認。“抱元守一”之道,於是得其門而入矣!萬人一竅,萬教同歸,此總持門之所以為總持門也。天樂詩斷:
其 一
胎兒偶象總持門,手塞虛空足抵陰。性命源頭依此認,陰陽大竅莫他尋。
玄關自是為正輔,天海即斯若比鄰,故我定為西派幟,周流一氣貫天人。
其 二
重重抉破氣衝天,何事胎兒緊握拳。劈破鴻蒙通四界,打開金鎖別三元。
水金木火如歸一,仙佛儒醫不再三。隻向總持門內悟,通天徹地透玄關。
第九節 “緣中”真旨:
單修性功者,從眉間一竅下手;單修命功者從臍下丹田入手。此皆陽寡陰孤,偏而不全。性命雙修,必須從“緣中”入手。緣者邊緣也。邊緣之中,即為內外虛空相接之虛竅。佛之《小止觀》雲:“止者係心於‘緣中’,緣中即空中也。因此處為呼吸之根,為心神出入之門戶,故神氣皆簇聚於此。”故真道修煉,必先於神氣心息相合相依處下手,方得謂之性命雙修。彼眉間臍下,皆不克當。唯此緣中一穴,神氣出入,雙修從此入手,妙竅皆在其中,故三教聖人,皆以一‘中’字象之。而緣中亦可解為係心於中。然此為虛中,實非真中。心息相依,依到神氣相合以後。,方有真中。故紫陽以“呼吸起動處為玄牝。”白玉蟾以“念頭動處為玄牝。”實皆指此‘緣中’而言。緣中者,神氣緣此而合也,真中緣此而生也。係心於‘緣中’,即道家之“妙竅雙修”,儒家之“性命雙修”;佛家之“止觀雙修”也。“心息相依,維係於規矩之間,往來於方圓之內。”性得於天,命立於人,所以稱‘人元’也。其法須先調息,入息以意送到內金鼎處;出息以意送到外之臍下。及到神動,則以神合息,上住‘緣中’,下止‘臍下’。方者地也。圓者天也。圓竅以通天氣,方竅以通地氣。“方圓之內”,即天地中間之“通天竅”也,“規矩之間”,即臍下一寸三分處之規中真金鼎也。等臍下元氣已生,規中已成,故自外中以達內中,真意往來以維係之,就是了。天樂詩斷:
緣即邊緣內即中,四方上下隱虛空,透天徹地行正道,絕後空前攝氣宗。
鉤接方圓規矩地,穿連紫府碧龍宮。若非神息依相止,怎免汞鉛爐不同。
第十節 鎖鼻術例解:
鎖鼻術這個術語已經說得很多,聽說陳搏老祖就曾跟何昌一學該功法。陳搏的無極圖是很有名的,而且以睡功聞名於世。實際上三種功法是一個統一體,並與西派的先天大道無著真宗也是同一法門。
“鎖鼻”二字,從字麵講,就是把鼻孔鎖住或封閉。“術”就是方法,就是鎖住鼻孔的方法。從常人說,口鼻封閉,必死無疑。鎖鼻雖未及口,但鎖鼻之前,必先緘舌閉口,是氣功常識。請回顧胎兒在母腹時的形狀,二手握拳塞於口鼻之前,二腳掌對合阻住陰蹺穴。是鎖鼻術外形的具體操作法。《參同契》說:“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胎兒的示範,給煉功朋友提供獨特的啟示。多少有名的高功師,常常為了玄關的部位問題,爭的麵紅耳赤。卻誰也不曾對著鏡子照一照,看看自己在母腹時是怎麼著的。古人叫我們參照父母未生前,是不是針對胎兒的這個明白示範說的。
講到鼻,就不能不連帶到息。息者自心,即呼吸也。終日對外開放,元氣隨呼吸向外散發完了,人的生命也就宣告結束。所以我認為,聽息依息,使鼻息受到牽製,由外返內,回風混合,才是鎖鼻的唯一有效方法。實際上聽與觀沒有兩樣,都是元神在發揮作用。眼也可聽,耳也可觀,可以互易其用,而且還可不用耳目,能聽能看。這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自然能力。
禪家常說:“眼觀鼻,鼻觀心。”佛告詢陀羅尊者說:“鼻端有白,汝其觀之。”鼻觀心者,即眼觀鼻下虛空之心也。觀之既久,鼻端之虛空自然見到白光。既此“虛室生白,”便可直下承當。這與佛偈的“佛在靈山莫遠求,……好向靈山塔下修。"之說,也是毫無二致的。神氣既聚,自見白光,自可觀鼻端之白矣。李道純說:“道儒僧,休執著,返照回光自忖度,忽然模著鼻孔尖,始信從前都是錯。學仙輩,莫談論,受氣之初窮根本《中和集》。”人當臍帶剪斷,鼻孔尖之氣便開始啟動。道純還說:“諦觀三教聖人書,息之一字最簡直。若於息上做工夫,為佛為仙不費力《中和集》”從鼻孔尖上做工夫,鎖鼻術之道,昭昭乎明矣。張紫陽說:“吾師道高言語暢,留在世間做榜樣,昨宵被我喚將來,把鼻孔穿於杖上《悟真篇》。”佛家都以息喻杖,如:你一個拄杖子,我一個柱杖子。來比喻天地之氣和人身之氣,兩股氣象二根杖子,一根拄地撐天,一根從頭到足。紫陽則尚而用之,形象化的說成是把鼻孔掛在杖子之上。李道純還嚐以絲線比之,其實都一樣,都不過指此氣此息而已。盡管語言翻新,豈離舊瓶新酒,都是鎖鼻術的象言。
《西遊記》中關於鎖鼻術的象言最多。如孫悟空在收伏青牛時,見青牛有一白色圈子,各種寶物,遇此圈子,皆被套去。後來到離恨天求太上老君,方知妖為青牛(即青龍,喻木性),白色圈子為老君之金鋼鐲(即虛無,即太極,即中字之喻也),能以化魔。老君用扇扇牛,牛即力軟筋麻,出了本相(鼓巽風運坤火之殊效),即將金鋼鐲穿牛鼻孔,收服青牛。扇為鼓風之物,老君即主人公,金鋼鐲穿牛鼻孔,即指鼻孔外虛空。皆為鎖鼻術,心息相依之象言與妙喻也。又如唐三藏過通天河,“行者(即孫悟空)把馬牽在白黿背上,請唐僧站在馬後,行者站在馬前;又恐那黿無禮,解下虎筋絛子,穿在老黿的鼻子內,扯起來象一條韁繩;叫道:‘老黿,慢慢走啊!’白黿,即暗示乾元坤元之元氣。馬即意馬,心意;把馬牽在白黿背脊上,是心息相依的形象化。安排四人在馬的左右前後站立,以示四象歸中,五行合一。用虎筋絛子,比絲線。喻人之呼吸也。用絛子拴黿之鼻,便是把鼻孔穿於杖上之意。通天河,即喻通天竅也。也便是把元炁定於鼻孔之處,與天地之元氣相接融。正是衍示鎖鼻術,心息相依之嫡旨也。
有人稱鼻為鼻祖,稱道人為牛鼻道人,雖然帶點諷刺意味,卻也恰如其份。因為真正修道的人,首先一條,就是拴住牛的鼻孔,非常重視鎖鼻術。不管是怎樣的不服管教的蠻牛,鼻孔被繩拴住了,就沒有不服服貼貼的。六七歲的兒童,能牽動幾百斤重的大力蠻牛。身騎牛背,手牽牛繩,口吹橫笛,此牧牛童之行樂圖也。讀者朋友,你也想學習這種牽牛之術嗎?你也願做牛鼻道人嗎?心息相依,就是管好你自己這頭蠻牛的最好辦法。天樂詩斷:
律詩一首
個個人拴鼻孔繩,有誰能識自家尊。道人底事稱牛鼻,佛氏何因修塔靈。
隻為自心同此息,但求止念翕今心。若非心息相依止,怎得元神出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