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高克恭逃走的消息,鄧元覺會心一笑沒有去責怪鄧文豪,還命他為先鋒,帶著大軍去兵圍舒州城。
舒州城太守陳世鐸和楊致遠一樣都是本地人,所以他這兩年並沒有像其他的郡縣,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而盤剝百姓,反而執行以前的輕徭減賦,城中也囤積了不少糧食,本打算等高克恭的大軍撤到自己這裏,再守個三五年不成問題。
誰曾想高克恭居然臨陣脫逃,跑去臨安發展自己的勢力,這讓原本計劃死守的陳世鐸有些尷尬了。舒州城隻有三萬守軍,朝廷也不可能再派援軍過來支援,麵對鄧元覺的十萬大軍,城破也隻是時間問題。
宋軍先鋒鄧文豪殺到城下,才剛剛組織第一輪進攻,守城的楚軍就倒下了二千人。
陳世鐸心中不忍,雖然他也忠君愛國,但內心更偏向於百姓,不想看到城破之後的生靈塗炭。於是在鄧文豪發起第二輪攻城之前,就豎起了白旗,向宋軍投降。
鄧元覺自然不會為難陳世鐸,隻是以肖道成的名義把他調回了建鄴任職。這也正常,任誰都不敢繼續讓陳世鐸擔任舒州的太守,萬一在自己攻打徽城的時候,他再一次投降回楚國,那豈不是自斷後路嗎?
陳世鐸對於這樣的安排並不感到意外,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保住了,城內百姓也免受戰禍之苦,還有什麼不滿足呢?再說去建鄴做官總勝過留在戰火的前線。
就在陳世鐸回建鄴的路上,大宋皇宮內肖道成召集了幾個心腹正在商量楚國戰場的事情。
“鄧大將軍連克柴桑和舒州兩座重鎮,現在又準備兵圍徽城,徽城的太守劉漢盛沒想到陳世鐸會這麼快投降,準備肯定不足,估計要不了多久,徽城也會被大將軍收入囊中,之後我們該如何應對,各位都說說自己的看法吧。”眼看著宋軍就要打到壽春城下,肖道成反而沒有了最初出兵時的興奮。
有些話作為帝王的肖道成沒有直接明說,但身邊的這些大臣是心知肚明的,鄧元覺入楚之後不僅所有的戰略物資都自行安排,沒有給國內運回一丁點,就連各郡縣的大小官員也是從他軍中提拔任命的,事先沒有請示過肖道成,事後也隻是簡單一份奏表告知一下,這樣的做法自然讓肖道成心生不滿。
太尉袁成策了解肖道成的心思,率先開口道:“大將軍伐楚也快三年了,是該讓他回來休息一段時間,臣建議等大將軍拿下徽城之後,就把他召回來,另換他人去取壽春吧。”
太子肖衍隨即附和道:“是啊,就算不把大將軍調回來,也要把大將軍任命的那些官員全部換掉,現在大將軍掌握的城池都快趕上半個大宋了。”
三皇子肖徹有些不同意見:“現在換下大將軍會不會讓他心生不滿,逼他自立?再說楚國雖然衰敗,但境內還有齊國的二十五萬大軍在,臨陣換將,最後勝利的果實會不會被齊國竊取?”肖徹說完眼睛偷偷地看了一眼坐在自己上首的一人。
肖道成也是左右為難,換掉鄧元覺怕逼反他,不換掉他又怕會尾大不掉,真是好生為難。
肖道成看著肖徹上首那人道:“大司馬,您對這件事怎麼看呢?”肖道成執掌宋國朝政近三十年,就是麵對鄧元覺也不會用您這樣的尊稱。現在能讓他這麼做的,就隻有神鷹堡堡主燕赤行了。而大司馬一職也是為燕赤行保留的,這還是當年先皇在位的時候就定下的。
自從鄧元覺領兵伐楚之後,肖道成就帶著肖徹去了神鷹堡,結果燕赤行不僅沒見他,就連自己的徒弟肖徹也沒有見。
肖道成哪還顧得上皇帝的麵子,在神鷹堡一連待了七天,才把燕赤行逼出來。
之後肖道成又是軟磨硬泡,並揚言燕赤行要是不答應出山,以後就長住他的神鷹堡,國家政務也在這裏處理。
燕赤行胳膊拗不過大腿,如果隻是他自己一人,那早就甩甩袖子走人了。但現在可不行,神鷹堡還有數千弟子,他如果真這麼瀟灑的走了,那這些弟子難免會有苦頭吃,燕赤行無奈之下隻好答應重新出山。
不過這事肖道成也沒有宣揚,一來用這種手段逼燕赤行,傳出去有損皇室的顏麵,二來燕赤行名聲實在太大,他重新出山的消息要是被其他國家知道了,難免會引起不必要的猜忌。所以除了朝堂上的幾大世家之外,沒人知道燕赤行已經回了建鄴。
燕赤行起身拱了拱手:“臨陣換將確實不妥,但太子殿下的擔心不無道理,想要妥善解決這事也不難,把大皇子和三皇子都派過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