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我知道誰是李芷蘭了(2 / 2)

廣告,是紙媒的生命線。

7樓,都市報采訪中心,《城都》的旋律以循環的方式持續放著。

陳一新臉上堆著笑,剛從專題中心道喜回來。

但他的心裏,是鬱悶的。

本來,這個策劃是采訪中心的事,卻落到了專題中心頭上。

本來,這組報道能使他的實績非常耀眼,然而鞭炮是采訪中心買的,卻讓專題中心來放。

還有什麼比這更窩心的?

他摸了摸光頭,平靜了下呼吸,走進采訪中心大門。

許凡主動提出調到專題中心,明擺著,看我陳一新不爽!

采訪中心辦公室裏一片歡騰。

牛益斌和楊眉,則和所有年輕人一樣,更關注著新歌的走勢。

楊眉摘掉一個耳塞:“打了一場大勝仗呢,這許凡,真不錯。起先,我還以為一個普通本科的學生,能有多大能耐?沒想到,人家硬是創造了一個奇跡。”

牛益斌:“真心不錯。不過,運氣也挺不錯的。”

楊眉不語,將耳塞又戴了上去。

關於運氣這個詞,她這兩天和牛益斌反複討論過。

最大的可能,是3人同去武候祠公園一帶采訪時,許凡在公園裏遇到了原唱者。

否則,沒法解釋采訪中心派出五六個人團隊,搜索將近一周,卻連根毛線索也找不到的怪相。

所以,兩人都同意,許凡有運氣。

但關於運氣的理解,兩人有所不同。牛益斌認為,許凡采訪到了原唱,卻不向報社領導彙報,最後突然提出個人策劃,職業道德上,有些那個。

楊眉卻不以為然,她認為在職業競爭中,每個人有自己的方法,關鍵是許凡提出的方案,確實高出他們一籌。

牛益斌則認為,如果能找到原唱者,他也可以做出和許凡相媲美的方案,甚至某些方麵,他想的比許凡的方案更深入,也更具備可操作性。

關鍵是他缺乏素材,采訪決定一切,沒采訪到相應的素材,他便無法完成策劃。

楊眉沒和牛益斌爭,她知道,牛同學心高氣傲,這一陣被許凡搶了先,身為名校畢業,滿心想一展鴻圖的他,有些不服。

專題中心。

王濤副總編和幾個編委都在,王濤在和許凡開玩笑:

“小許,立功了哈。話說,那位詞曲作者為什麼不肯透露真姓名,你透露下內幕。”

許凡:“他這人吧,跟我一樣與世無爭,說蛋好吃就行了,沒必要一定要知道是哪隻雞生的。”

“哈。”王副甩了根煙過去,“李芷蘭唱得就是好聽,不過首先是詞曲好,經過她的演繹,更加錦上添花了。老錢,和旅遊局對接好了沒?”

錢穆笑嘻嘻地:“對接了。明天就去拍MV,旅遊局從南蜀請了著名製作團隊,大投入製作,帶航拍。最快一周後可以殺青。”

王副:“好,這事和後續追蹤報道交給你,我就不操心了。一周後和旅遊局簽訂確定這首歌為蜀都市形象歌曲的儀式,我們請集團老總參加,我明天先跟老總去講一下。”

正說著,專題中心主任辦公室電話響了。

錢穆進去,接了有快十分鍾,走出來時,麵色有些古怪。

王副:“什麼電話?瞧你這神情,像吞了隻蒼蠅似地。”

錢穆:“有人要跟我們打官司。”

“跟報社打官司?”王副愣了愣,“他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