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晨工作例會,一是總結上周工作,二是布置本周工作。
照例由發行公司經理先彙報。
“上周二的銷量增幅,達到了31.8%,周三微幅下滑,29%,周四周五保持平穩,周六起下滑比較嚴重,今天周一的銷量印刷廠出廠數據為增5%這樣子,應該不會有加印情況。”
總編點點頭:“自2015年紙媒進入下滑周期以來,這是首次出現31.8%的增幅。我接到了很多同行老總的電話,他們高度關注著我們的操作情況。”
“同誌們,這些數據,有很多方麵值得我們思考。專題中心第一天的策劃思路非常好,網絡打頭陣,拋出懸念,但不解謎,充分吊足讀者胃口,紙媒以深度做到集中轟炸。”
“這個思路,我們以前想到過,也提出過,但沒人敢做。現在試了,證明它是可行的。當然,關鍵是題材,以前的一些選題,都沒像這次具備全城轟動效應。”
“報紙銷量的下滑,是處於正常範圍,畢竟,頭天報道的鋪墊做得很足。今天能有5%的增幅,很不容易了。”
“廣告跟以前差不多,大公司沒有新增,小客戶有增加,但占比微不足道,拉不動總量。不過有兩個情況值得我們重視。”
“哪兩個?”總編問著。
“首先是有幾家新客戶跟我們聯係,詳細詢問了我們報紙的情況。但沒明確表態是不是投放廣告。其中一家是知名化妝品公司藍蔻,以前他們隻投新媒體,不投紙媒。我們正在極力做工作。”
總編:“我們報紙的銷量起勢這麼好,藍蔻為什麼還不願投廣告?”
廣告部主任遲疑了一會兒:“他們,不太看好紙媒前景。”
總編:“還有個是什麼情況?”
“有幾家地產公司,本來合同到周三結束,但周二晚上,他們老總打來電話,說再投幾天試試。”
王副總編插了一句:“說明他們在觀望。”
總編:“不錯。隻要我們再搞幾次類似這樣的大動作,廣告效應就起來了。接下來采編部門的主任,多談點可策劃的大題材,我前幾天布置了,你們應該準備得很充分。”
采編的幾大主任相繼發言。
“缺少好題材!急需要再來一個轟動性的大策劃哪。”
在國際國內中心主任發言完後,總編和王副對望一眼,說道。
會議室,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都是老司機,會不明白其中的奧妙?
廣告形勢在這兒明擺著,幾家大客戶,可都是主動來聯係了。像藍蔻這種超級客戶,不投放則已,一投至少大幾十萬甚至上百、幾百萬。
去年,《蜀都都市報》的廣告已經下滑到了曆史新低2000萬出頭,是報社盈虧臨界點。這幾個客戶
但就算這幾家大公司不投,廣告效應,實質上也已經起來了,幾家地產公司延長廣告投入期限,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小客戶幾千上萬的增量,在總量中微不足道,但也表明,廣告客戶在關注著報紙。
這幾家地產公司延長的廣告,約有四十萬元,實際上,這就算是增量了,如果不是那組報道吸睛,他們不會再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