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駕崩。
洛陽城中的大人物們為了擁立自己支持的皇子而展開爭鬥。
在這場爭鬥當中,大將軍何進毋庸置疑是占據了絕對的上風的。
如果換做別的時候,麵對宦官集團和世家的聯手何進可能還會覺得有些棘手,但是現在,卻剛好是黃巾起義爆發的這一年。
而在這一年,劉宏為了平定黃巾叛亂,將天下兵馬大權都交給了何進。
劉宏死的很突然,所以他並沒有機會把兵權從何進手裏收回來。
因此,大將軍何進,現在名義上依舊掌握著天下兵馬大權。
雖然朝堂之爭,兵權在大多數時候作用並不明顯,但是誰都明白,在最關鍵的時候,兵權往往卻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可以說,如果不是驃騎將軍董重也站在了宦官集團和世家的這一邊,如果不是袁家袁逢還擔任著執金吾之職掌握著洛陽禁軍,如果不是光祿勳是楊家的人,他們根本無法跟何進抗衡。
然而就算是這樣,一旦何進想要以武力去解決這件事的時候,他們這點力量卻還是遠遠不夠的。
畢竟北軍五校就在洛陽城北。
衛尉昋橫也是何進的人。
一旦何進召北軍五校進洛陽,那麼幾乎就可以說大局已定。
雖然暫時來說何進似乎還沒有動武的意圖,但是誰能保證何進以後也不動武呢?
在這種情況下,時任袁家家主的袁隗想到了借用外力。
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門生故吏可以說是遍布天下。
這種底蘊遠遠不是作為暴發戶的何進可以比的。
而在這些門生故吏當中,手握軍權,能夠對現在的局勢有所幫助的恰好就有一位。
並州刺史,丁原,丁建陽。
............
丁原是那種很傳統的官員。
能力一般,卻又不至於無能。
對朝廷有一點忠誠,但卻又遠遠談不上是赤膽忠心。
野心不小,但膽子卻不大。
喜歡把自己放在道德的製高點,然後以大義的名分來實現自己的一些目的。
他成為並州刺史的這些年,雖無大過,卻也無大功。
在他手裏,並州原來是什麼樣,現在依舊還是什麼樣。
或許,他對於並州百姓做的唯一貢獻就是啟用了呂布。
然而,就算是呂布,也因為在並州聲望日高,又拒絕了丁原收其為義子的要求,而被丁原日益疏遠。
隻是,丁原雖然對呂布有所不滿,但是他又不敢刻意去打壓呂布,以至於如今並州軍中,尤其是並州精騎,隻知有呂布,而不知有丁原。
不過,現在在收到袁隗的密信之後,丁原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問從古至今,什麼功勞最容易讓人一步登天?
那自然是從龍之功。
現在,一個獲取從龍之功的機會就被袁隗擺在了他麵前。
丁原當然不會錯過。
一州刺史,而且還是並州這種苦寒之地的刺史,從來都沒讓丁原滿足過。
他覺得自己可以爬的更高,他的目標是三公九卿這些屹立於朝堂之上的高高在上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