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排斥其他能夠和靖決說得上話的人。懦弱的人才會嫉妒與遲疑。沒有勤奮,聰明與靈敏,不過是空白的詞彙而已。而我,許小雪,不會嫉妒,不會遲疑,更加勤奮,所以,我會永遠的站在你的前麵!”許小雪淡淡的說。
“總有一天,我會超過你!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其他。”陳可大聲的說。
“我拭目以待!”許小雪說完就向不遠處的朱燕走去。
許小雪覺得寒假的奧數培訓,能夠學到東西還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她和朱燕還有靖決加深了認識。他們倆人無疑是死板或是直白的,那種心靈純粹的直白,擁有某種前世今生許小雪都沒有的氣質而表現出來的直白。後來,許小雪才明白,那種自己沒有的品質,其實是堅定而又遠大的追求。朱燕作為軍人的後代,她從小就為自己是女孩子而不甘,她夢想自己能成為共和國上未來的航母女軍官。而靖決,對數字物理的高敏[gǎn],使得他清楚地明白,他要努力的方向。
當許小雪和很多人一樣羞於說夢想這個詞語的時候,朱燕和靖決依然的堅守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四十年後,朱燕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而靖決,作為國家天網的構建者成為共和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生活需要腳踏實地,但是生活中絕對少不了夢想,許小雪覺得自己每天勤懇,生活的目標也很明確,她不是朱燕那樣的人,也不是靖決那樣的人,上輩子不是,這輩子不是,也許下輩子也成不了那樣的人。所以她尊敬朱燕和靖決那樣的人,正是有了他們那樣的人,社會才會緩緩的前進。而我,就讓我做一個能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普通人就好。許小雪對自己說。
培訓結束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請神過小年的日子了。許小雪回到家的時候,家裏的年貨都準備得差不多了,爸爸已經買好了年肉,早就將肉吊在廚房的屋梁上,連雞都買了兩隻活的回來,其他的蔬菜更是不用說了。兩隻大桶裏裝了十幾條活魚,這些魚不是留著吃的,而是用來做魚糕和魚丸。餘銀花想等全家人都在才做,這樣大家都能吃到新鮮出鍋的魚糕和魚丸。而許小雪到家的時候,爸爸媽媽正在廚房裏炸肉丸,陣陣香氣中,大山正在忙著吃。許小雪一進廚房門,就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夾了一個來吃,真香真脆!許小雪連吃好幾個菜停下來呼了口氣。
許小雪家的肉丸,切了好幾斤的五花肉剁碎,加了五六隻雞蛋,蔥花,薑末,胡蘿卜末等,和麵粉一起和好,等油鍋燒熱,再用小圓勺子一個個兜起來放進油鍋裏炸,等肉丸在油鍋裏程金黃色就可以出鍋了。一般人家都是做點在正月裏招待來拜年的親戚,所以唯有炸肉丸的那天才吃點,但是許小雪家則是做了許多,因為家裏人人愛吃,煮麵的時候抓幾個和麵條一起去,煮湯的時候放幾個進去,都是特別好吃。
過小年,其實就是祭神拜祖先,請祖先回家過,祭拜完畢後,全家人一起吃頓必須有一條全魚的飯,小年就算過了。整個村裏不時響起劈裏啪啦的鞭炮聲,宣告著新年來了!
曆城地處中部,不南不北,臨近長江。因此氣候上夏天熱冬天冷,吃食上米飯麵食都常見,魚也多。大約就是因為不南不北,所以飯菜沒有什麼特色,過年前蒸好一大蒸籠米飯,一直到大年初七,家裏也不能再去做米飯。而在除夕之前,每家每戶都得準備好魚糕和魚丸,沒有肉丸沒有關係,但是沒有魚糕和魚丸,那這年夜過得沒臉極了。
臘月二十五這天,許小雪家就準備做魚糕和魚丸。
冬天的井水並不是很涼,但是井邊風大,吹得人整個都快僵住了。餘銀花一個人處理十八條魚肯定要一會兒的,許小雪就跟著出來幫忙。雖然餘銀花讓許小雪進屋去,但是許小雪也是心疼媽媽一個人處理這麼多魚,感冒了怎麼辦?
用刀刮掉魚鱗,破開魚肚,掏出內髒,挖出魚鰓,洗幹淨,一條魚就處理好了。三條魚後,許小雪覺得兩手快沒有知覺了。搓了搓手,接著來。母女兩終於將魚都洗好了。進了屋,才許小雪鬆了一口氣,卻不敢馬上去烤火,怕忽冷忽熱手生凍瘡。
接下來的工作就要看許國棟的了,將魚肉從魚身上剔下來。許國棟忙活了兩個多小時才幹完。魚頭和魚骨,餘銀花裝了一碗中午煮湯。
隨後就是將魚肉剁碎,加進少量的豬肉,紅薯粉,生薑末,和麵粉一起和。裏麵要加水,不能和得太幹,然後放進蒸籠裏用大火蒸。蒸好了放涼,就是魚糕了,吃的時候切成長條塊,放水裏煮,撒點蔥花,就是一道美味的魚糕湯了。而做魚丸則不要加生薑末,紅薯粉也僅僅是少量的,當然不能和得太幹也不能太稀,裏麵還要加入梳打粉,在鍋裏的水開後,用圓勺子舀進開水裏,不一會兒,一個個又圓又白的魚丸就浮在水麵上了。曆城的魚丸很軟很嫩,一般是在吃胡蘿卜燉羊肉等燉菜時加進去,也可以和豬肉蒜苗一起炒,美味!
午飯很簡單,清炒大白菜,一盤油煎豆腐,一大碗魚湯。許小雪對魚頭情有獨鍾,一個人幹掉一大半魚湯,因為爸爸和媽媽都不喜歡吃煮的的魚和魚湯。曆城這裏河道多,魚也多,最貴的時候,魚也不會超過三元一斤,很多年魚的價格都維持在一元五一斤。大約是因為這樣,這裏的人大多認為魚沒有營養,許國棟和餘銀花就是典型的不喜歡魚的人。(真實原因是從前的某年某月,大雨不停,長江泛濫,家裏沒蔬菜,街上也買不到蔬菜,他們夫妻兩吃米飯就鹹魚塊和或蒸鮮魚或煎鮮魚三個月。)許小雪從前在外麵工作那會兒,一年吃不上三次魚,喝不上一次魚湯,現在在老家,有親愛的媽媽做魚湯,自然要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