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突然想起韶南的事得趕緊定下來:“哎,二弟,你得抓緊時間想想韶南的婚事了。”
燕如海腳下一頓,向身旁的女兒看去:“嫂嫂說的是。”
燕韶南心中隱約覺著不對勁兒,父親這次回來同中午的時候情緒大不一樣,連腳步看著都格外凝重。
第3章 龍潭虎穴,不過如此
翌日。
燕家人起了個大早,收拾停當,坐車的坐車,騎牲口的騎牲口,離開鎮子前往東華寺。┆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東華寺距離平橋鎮大約有個三四十裏路,隸屬鄰縣,建寺兩百餘年,裏頭的主持也換了十幾任。
雖然比不了京城的幾大寺廟,每日去燒香許願的善男信女也著實不少。
離寺裏許,便有茶水攤子、粥鋪供香客們歇腳,也有賣蝦蟲魚蟹的小店,專門給人買了放生。
周圍聚集了不少討生活的小商販,很是喧鬧。
蘇氏見到了地方,招呼大兒媳婦和侄女下車:“咱們娘三個先到粥鋪歇歇腳,吃碗粥去。”
車和牲口不能再往寺廟裏去,粥鋪是東華寺開的,燕家幾個男丁與掌櫃的都熟悉,燕如川出麵去打招呼,請鋪裏的夥計幫忙照看一下。
粥鋪賣的是普通的素粥,外加白麵饃饃和高粱麵大餅。
寺院開粥鋪不為賺錢,遇到饑荒乃至逢年過節還會舍粥周濟貧民,平日裏價錢也極為便宜。
蘇氏給大夥一人要了一碗小米粥。
出門前在家吃過飯了,就沒再買幹糧。
粥鋪裏挺寬敞,擺的全是矮桌子、長條凳。
裏頭坐了不少人,大多是常來的香客,自覺守著規矩:女客靠西坐,男客坐東邊,中間留出兩排桌子板凳,給像燕家這樣拖家帶口的坐。
韶南一進來,粥鋪裏便陡地一靜。
任誰突然見到個明眸皓齒的未嫁少女,都會忍不住多看兩眼。
一旁的堂嫂早習慣了這陣式,趕緊拉著韶南背對眾多男客坐下來。
周圍的氣氛這才恢複如常。
蘇氏麵上有光,瞅著韶南笑了一笑,心道:“沒娘疼的孩子懂事早,還好咱們韶南是個有福的,他爹往後有了官身,韶南可就是官家小姐了,一會兒可得求菩薩保佑,給孩子定門好親事。”
燕韶南見她笑得意味深長,有些不明所以,望向伯母的目光中帶著詢問。
蘇氏摸了摸她的腦袋:“別等你爹他們了,快些趁熱吃。”
等韶南拿過幾把調羹,仔細一一擦拭,她又忍不住輕聲自得:“就憑咱這模樣,哪怕腦袋空空的,什麼都不會,也定能找個好婆家。”
旁邊大兒媳婦聞言“撲哧”樂出聲來:“瞧您說的,韶南會的可多了,讀書識字,能寫能畫,還會彈琴!”
蘇氏頓時苦了臉:“可別提彈琴的事兒了。”
說起韶南學琴,就一定要提到七年前燕家的一位怪客。
燕如海的授業恩師是一位老舉人,在整個靖西都算得上是德高望重,七年前不幸病逝,聞訊上門吊唁的學生故舊絡繹不絕。
恩師沒有妻小,喪事是燕如海等人幫忙辦的。遠道趕來的客人若是不忙著走,想要住下來,自然也是他們幾個弟子負責招待。
燕如海接待的這一位據說是恩師的同門,他要管對方叫一聲師叔。
這位方師叔言行舉止荒誕不羈,前來吊唁亡者雖未做出鼓盆而歌的舉動,卻也說了很多蔑視先賢目無禮法的言辭,叫一眾晚輩為之側目。
燕如海原想著方師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