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種點心在宮裏都是很流行的,乃至其中兩種在後世還有流傳,且她還因為培育了高產的玉米、小麥而被封郡主,還是大周唯一一位有實地封邑的郡主。
本身足夠出彩,丈夫、兄長、舅舅都是朝中要員,且都是在現代能找到記載的,她的事跡卻為什麼沒能流傳下去呢?
如今,對於世宗這段曆史,段景慕最好奇的就是這位隱沒在曆史中的女子,因此他一直不著痕跡地關注著樂家、方家。
段景慕得知了很多消散在曆史中的秘史,比如兩個樂大人並不是親兄弟,蔣大人曾經跟方夫人求過親,方夫人跟方大人在各地做官時的傳聞等等。
還有很多富有這個時代特色的笑話,以及許許多多震驚了他的畫作和文學作品。
大樂大人的小品甚至都流傳到了民間,其中有幾篇精品都沒在後世流傳,二樂大人除了有曆史記事作品,還有很多精彩的策論文,方大人關於斷案方麵有一本精彩的著作,但後世可見的都隻是殘篇。
更讓段景慕震驚的是,蔣大人竟然在寫得一手好文章之外,還是個特別會畫畫的人,聽說在宮外,他的一副鬆菊圖都賣到了三千兩的高價。
段景慕出宮的機會不多,沒見到過真品,但是他見了好幾副仿品,而這幅白色為底的霜雪中色彩濃烈的畫作,在現代卻都被各方學者斷定為平宗時期的著名畫家廖千山的作品。
這些年搜集到的,所有的或是與現代斷定不符或是沒有流傳到現代的東西,都讓段景慕特別有一種渴望。
他渴望自己還能回到現代,把這些他每天都暗暗回想一遍的人物、事跡等帶回去。
這一年的中秋宮宴,段景慕於時隔六年之後,再次見到當初給了他援手的方夫人、她的丈夫方大人,以及那兩個小小年紀就很有禮的小少年。
站在皇上的另一邊,段景慕不著痕跡地把目光落在方大人家那兩席上,再次看清方夫人時,他才確定當初那一眼自己沒有看錯,後世在網絡上瘋傳的那幅肅宗陵墓壁畫中的瑤女果然和方夫人有六七分相似。
但是沒見過方夫人,誰都不會知道瑤女的美麗其實很遜色。
在這滿殿殊色中,方夫人隻靜靜坐在那裏,就已令其他精心打扮、不著痕跡展示美貌的女人黯然,也怪不得皇上到現在還經常提起方夫人。
段景慕卻清楚,皇上對方夫人可能有喜歡,但恐怕連方大人的一分都比不上,那隻是一種最廣的江山最美的美人都要掌握在手心裏的,男人們普遍都有的心理吧。
這樣感歎時,段景慕有些傷心,如果不是穿成一個太監,他也能做做美夢。
樂輕悠完全不知道有個人在默默注視著他們一家的生活,並且是以史官記錄的態度,看到一點都默默記下。
方宴對於禦殿上的目光倒是有所察覺,有皇上的,還有一個內侍的,他抬起頭回視一眼,正好也看過來的皇帝舉了舉手裏的酒杯。
方宴舉起手中酒杯,心裏卻淡淡冷笑,仁佑帝若是明君做得不耐煩了,他不介意費些心思將他拉下來再換上去一個。
仁佑帝雖登基十幾年了,但是還保持著初為帝王時的清明,而且相比強搶臣妻的名聲,他更想作為一個沒有缺點的君主流傳後世。
更何況,前幾年清一就說,和平郡主身上的福運更加綿長,因著她的封號,她的這份福運是能隨著年月增長慢慢覆蓋天下百姓和樂安平的。
如此,已是皇室欠了她,皇上不想因為個人的欲望而傷害到她。
回到京城之後的生活還如幾年前一般,樂輕悠閑時可以去竄的門子多了,大哥家二哥家小舅家,唯一比較讓她操心的,就是小輩們之間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