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的新皇是他唯一的兒子,向來和善孝順,打開密旨看完後,便立刻遵循了先皇遺願,派了使者北上太原。
原芙月聽到這裏,仍舊一臉懵逼:“那密旨上寫了什麼?”
使者低歎一聲道:“先皇在遺旨中提到了原莊主的身世。”
事情還要從原芙月爺爺與大理先皇的交情說起。
當初兩人認識的時候,大理先皇段譽尚是個少年,不僅沒當上皇帝,甚至連太子都不是。那時的大理國君是他的伯父,而他則是大理鎮南王家的公子。
鎮南王段正淳一生風流,欠下情債無數。
有這麼多情債,他流落在外的孩子自然也少不了。
後來段譽離開雲南來到中原武林行走江湖,不僅結識了幾位好兄弟,也認識了段正淳在外頭生的那些孩子。
當時的段譽還曾為自己喜歡的姑娘可能是父親的私生女而深深困擾過,後來幾經輾轉得知自己原來不是段正淳的親兒子,才算揭過這一茬。
其間經曆之複雜,實非簡單的幾句話所能表。
後來一切結束,段譽回到雲南當了皇帝。為了弄清楚養父段正淳到底有多少子女流落在外,他還特地派人去徹查了段正淳年輕時的荒唐經曆。
最後他發現,除了他從前便認識和知道的那些,段正淳還另外有一個女兒。
他本想把這個姑娘接回大理,結果再派人過去的時候,傳回來的卻是對方嫁給太原無爭山莊少主的消息。
無爭山莊的少主,段譽是認識的。
所以這麼一算,雙方倒是都同他扯得上關係。
於是他準備了賀禮,親自來了一趟太原。
他知道無爭山莊在武林中的地位,擔心這個妹妹用原本父母雙亡的孤女身份嫁入這樣的人家會受欺負,便向她說清了上一代的恩怨糾纏及她的身世,並打算封她為大理郡主,算是為她撐腰。
然而這位才嫁入無爭山莊的原少夫人,也就是原芙月的奶奶卻直言拒絕了他的敕封。
原少夫人說:“我很小的時候,我娘便把我的身世告訴了我,她同段正淳不過見了一麵,卻愛了他一輩子,最後還為他鬱鬱而終。”
“我原先替她不值,後來聽說段正淳也死了,便放下了這件事,但放下歸放下,要我同你們大理國扯上什麼關係,我仍是萬萬不願的,你明白嗎?”
段譽聽完她的話,便知她心意已決,遂不再作什麼勉強,誠心誠意地祝福了她。
不過離開太原回大理之前,他又尋了個單獨與她說話的機會。
段譽道:“我知你不願同段家扯上關係,但不論如何,你總歸是我的妹妹,將來你若是遇到了什麼難處,還是可以與我說的。”
這回原少夫人應了,她說她知道。
之後段譽就回了雲南。
怎麼說他也是個皇帝,不可能再像年少輕狂時那樣任性,一離家便直接以年計了。
此後幾十年裏,他兢兢業業地治理著大理國,半點不曾懈怠。
等他意識到自己大限將至的時候,他想起了自己在大理國之外的親人友人,於是他寫了一道遺旨,要自己的兒子勿要忘記他們,該幫的時候一定要幫。
大理新君對著這道遺旨琢磨了好幾日,最後決定先派幾個使者來太原走一趟,問一問當年那位原少夫人的後代如今願不願意接受大理國的敕封。
倘若願意的話,那便再好不過了。
原芙月聽完其中原委,可算明白了她爹為什麼要這麼急急忙忙地把她從萬梅山莊叫回來。
因為如果要接受大理國敕封的話,原家人就都得在。
這樣看來,她爹的意願也很明顯了嘛。
隻是她沒有想到,大理新君的敕封對象,並不隻是她爹,還有她和原隨雲。
而且給他們兄妹的封號規格還很高,是郡王和郡主。
原芙月:“……”怎麼肥四!都隔了三代了,不用這麼大手筆吧?!
對此,大理國使者的說法是,這是他們那個堪稱孝順模範的國君的意思。
原芙月頓時默然。
行了,這下她的身份更牛逼了,不僅是中原第一武林世家的大小姐,還是大理國的郡主。
然而不管她身份再怎麼牛逼,她也沒法立刻擺脫那個讓她心累無比的戲精哥哥!
想到這裏,原芙月就覺得自己有必要好好練劍,爭取早日吊打這個戲精,讓他對自己有所顧忌,最好沒膽量再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