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既用於地方消費,又提供出口。地毯製作幾乎隨處可見,而以塔百裏斯坦和亞美尼亞的產品最為出色。751年,許多中國人在怛邏斯戰場被俘;從這些俘虜身上學到的造紙術,迅速傳遍伊斯蘭教世界,900年,傳入西班牙。其他工業還有陶器、金屬製造、肥皂和香料等。

如此繁榮的經濟,遍及遼闊的阿拔斯帝國,激發了地區間空前廣泛的貿易。如前章所述,穆斯林商人,或走陸路經過中亞,或從水路同印度、錫蘭、東南亞和中國經商。他們還同非洲進行廣泛的貿易,由此獲得黃金、象牙、烏木和奴隸。在斯堪得那維亞半島上發現的、大批7至11世紀的穆斯林硬幣,證實了穆斯林商人同北方國家的貿易。他們就用這些貨幣換取了毛皮、蠟、琥珀、蜂蜜和牛。如此廣泛的貿易,促進了銀行業的高速發展,結果各主要城市都設有分行,在巴格達開的支票,可以在摩洛哥兌現。

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阿拔斯哈裏發們便在其奢侈豪華的宮殿裏縱情享受。《一千零一夜》描寫了最著名的哈裏發哈倫賴世德(786809),作為放蕩而又有文化素養的統治者,他的身邊簇擁著一批詩人、樂師、歌手、舞女、學者和才子。室內常見的遊戲是象棋、骰子和十五子棋;室外的運動有打獵、鷹獵、放鷹、馬球、射箭、擊劍、擲標槍和騎馬比賽等。哈倫與查理曼處於同一時代,但他們各自的首都,巴格達和艾克斯拉沙佩勒簡直無法相比,如同今天的巴格達無法同巴黎相比一樣,不過兩者的位置需顛倒一下。10世紀初,有位拜占廷使者雖然熟悉君主坦丁堡的繁盛,但在巴格達的所見所聞仍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談到了這裏的23座宮殿,每座宮殿都擁有成千上萬張地毯和掛毯;大批仆人身著閃光的製服;婦人們穿著用絲綢和錦緞製成的五顏六色的華麗服裝;寬敞的公園裏,有各種各樣的家畜和野獸。

阿拔斯王朝不僅以富裕和豪華著稱,而且以一段時期內宗教信仰較為自由聞名於世,很明顯,這在當時的西方是絕對沒有的。伊斯蘭教教法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來說明這一點。這一神聖法律承認,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都是《聖經》的信徒,就象穆斯林是《古蘭經》的信徒一樣。兩者都有一部聖典,即成文的啟示書。他們的信仰被認為是真實的,不過還不完整,因為穆罕默德已代替了摩西和耶穌基督。因此,伊斯蘭教盡管寬容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允許他們堅持自己的信仰,但卻帶有某些限製和處罰。

例如,哈裏發哈倫命令,所有在穆斯林征服後建立的教堂必須拆毀,所有非穆斯林,即迪米人必須穿規定的服裝。哈倫的孫子也頒布法令: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必須把木製的魔鬼像貼在住房牆上;隻能騎配備木鞍的騾子。伊斯蘭教法官還規定,拒絕接受基督教徒或猶太教徒反對穆斯林的證詞。迪米人交納的稅額總比穆斯林重很多。顯而易見,他們是二等公民。不過,他們的地位,同西方相類似的異教徒相比要優越一些。他們可以保持原有的信仰,享有正常的財產所有權,屬於一定的行會。他們常常受命在國家高等機構中任職,並與在基督教征服西班牙後的猶太教徒和穆斯林的遭遇不同,無須參加聖戰,也不會被流放。

阿拔斯王朝還以科學領域的成就享有盛名。誠然,這方麵的趨勢是保存和發展原有的東西,而不是創造新的東西。最偉大的科學家比魯尼(973-1048年)曾說過:“我們應限於從事古人所從事的事業,完善可以完善的東西。”然而,帝國的龐大規模,它同歐亞大陸各地區的實際聯係,它從幾大文明中心獲得的極為豐富的遺產,都大大有助於伊斯蘭教科學的真實成就。例如,以“智慧之城”自譽的巴格達,就擁有一批翻譯,一個圖書館,一座天文台和一所學校。那裏的學者們翻譯並研究了希臘科學家和哲學家的著作,以及波斯和印度的科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