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老臉一紅,但沒有反駁,義無反顧的跟著桓溫,為他出謀劃策。桓溫越發敬重謝安,視若珍寶。
就在謝安輔佐之下,桓溫第二次北伐,大勝,奪回了故都洛陽城!
多年不見,洛陽城已經成為一片廢墟,周圍農田荒蕪,昔日天下最繁華之地,已經是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形同鬼蜮。
拿下洛陽城,城牆早就坍塌,四周都是平原,無險可守。
更重要的是,和第一次北伐一樣,深入敵國腹地,糧草是個大問題,桓溫拿下洛陽城,隻是象征性的意義,鼓舞大晉士氣,為桓溫臉上貼金而已。
洛陽城已經死於戰火之中,這是一座死城,拿下來也守不住,隻是為桓溫的戰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沒有任何實際上的意義。
迫於糧食壓力,桓溫不久就帶兵回到了大晉,隻留下兩千人看守洛陽——桓溫明知這兩千人會死,還是做出了這個決定。
他越來越像王敦了。
這兩千人居然在毫無支援的情況下苦守了八年,才被燕國所滅,洛陽再次落入敵國之手。
不過,中原從來不平靜,奪走洛陽的燕國也走向了滅亡——秦國皇帝苻堅帶兵滅了燕國,俘虜了燕國的清河公主慕容氏,還有清河公主的親弟弟,慕容衝。
燕國的清河公主年僅十四歲,生的國色天香,秦國皇帝苻堅一下子就看中了,納為嬪妃。
慕容衝眼看著親姐姐清河公主要被秦國皇帝苻堅強占,很是氣憤,上前阻止,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苻堅是個男女不忌的皇帝,清河公主長得好看,年僅十二歲的慕容衝正處於小少年雌雄莫辯的年齡,別有一番趣味。
苻堅一把捏住小少年細痩的手腕,“清河公主當我的妃子,你就當我的男妃吧。”
於是,亡國的公主皇子都淪為了秦國皇帝苻堅的掌中玩物,姐弟兩個共侍一夫,獨寵後宮。
長安城有民謠:“一雌複一雄,雙/飛入紫宮。”
第213章 五屆太後,四屆攝政
秦國滅燕國,天下從三國鼎立又恢複成兩國南北隔江對持的局麵。
中原頻頻戰亂,桓溫兩次北伐、秦滅燕國,江南的大晉也沒閑著,做著一件她最“擅長”的事情——換皇帝。
不到三十年,換了五個皇帝。
且說隻有二十二歲的太後褚蒜子輔佐三歲小皇帝,延續了大晉土斷南北融化的國策,舅舅家陳郡謝氏也跟著雞犬升天,不再是琅琊王氏的附庸了。
褚蒜子是一代賢太後,年紀輕輕但不浮躁,兢兢業業治理大晉,等皇帝到了十五歲成年,褚蒜子不等大臣請命,自行下詔,功成身退:
“昔日遭受不幸,皇帝尚在幼年,皇權微弱,虛居其位。百官卿士都遵前朝之例,勸我攝政。為了社稷之重,遵守先代成規,勉力聽從眾議,不敢固守己見。仰憑祖宗保佑,俯仗群臣護養,皇帝已成年加冠,禮製已成,德望已備,應當南麵親政,治理萬國,今歸還政事,一切遵照舊典。”
權力腐蝕人心,一般人是無法放棄皇權的,會想盡辦法繼續掌控皇權,且此時褚蒜子隻有三十五歲,精力旺盛,正是搞事業的好時候。
但是褚蒜子很有王導的風範,有權卻不貪權,說退就退,從此深居崇德宮,不聞政事。
褚蒜子除了治國,她把皇帝也培養的很好,皇帝得到皇權後,遵循褚太後“一切遵照舊典”的辦法,像他的父親和伯父一樣,都是明君。
可惜,大晉司馬家就是逃不脫明君必死的魔咒,四年之後,皇帝就病死了,年僅十九歲,史稱穆帝……
穆帝已經大婚,但是因身體不好,死的太早,皇後沒有懷孕,這一脈就絕嗣了,連個繼承人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