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竹老仙所居大荒山遠在天東,性情古怪好惡由心,這與僻居南星原的盧嫗差不多。但他對仙途崎嶇心有所畏,法身固在,另用元神轉世在人間行善,金蟬他們所見,便是枯竹老仙轉世後的法身。因與中土遠隔數萬裏遼海,千餘年來,除峨嵋掌教齊潄溟去過三次,而且正值枯竹老仙元神轉世未曾見到,也隻有齊霞兒向枯竹老仙借巽靈珠時去過。金蟬、朱文曾聽霞兒說過去大荒山路徑,也隻知道一個大概:經大荒山向南是去南星原,由大荒山往北數百裏才是枯竹老仙靜修之地無終嶺。無終嶺的頂上,已被青帝之子巨木神君商梧所占,枯竹老仙所居青靈穀在無終嶺之下,路既不好走,也極其難尋。是以一路之上,便由金蟬和朱文帶頭,錢萊、阿童、虞孝、狄鳴岐四人唯金蟬和朱文的馬首是瞻。
因不願驚擾沿途的隱修之人和大洋中的魚精水怪,他們飛得極高,青霄之上,纖雲如絲,聚散之中,偶見幾縷光痕,若不注意,連破空之聲都聽不到。附首腳下,但見山巒蜿蜒,奇峰起伏,連綿數百裏,又見平疇綠野,阡陌縱橫,江河穿流,如帶如鏡。人間妙景,望之神怡。不到一個時辰,眾人飛入東海。先還覺得海天一色,蒼茫萬裏,無邊無涯,麗日之下,鱗波躍金。數千裏過去,情況就是一變:陰雲蔽空,狂風大作,駭浪滔天,水中巨魚成群,形狀千奇百怪,互相追逐吞噬,激起水氣血雨,天日為昏。眾人才知,原來東荒極海,竟是如此險惡。金蟬、朱文、錢萊、阿童曾在小南極光明境合鬥萬年寒蚿,見識過水精海怪和吞舟巨魚,虞孝、狄鳴岐初進極海,見如此之狀,不覺目眩神搖。
按齊霞兒的指示,金蟬六人途經神獺島上空便即偏左,向東北飛去。遠遠便見在極海之東矗立一峰,雲繞霧遮,直插青霄。金蟬說道:“前麵就是大荒山了,霞兒姐姐曾說,從大荒山到枯竹老仙的青靈穀,道路極不好走,大家小心!”眾人稱是。金蟬遂帶領大家往大荒山北飛去,剛轉過山角,眼前雲山霧海,不見路徑。金蟬正在踟躇不前,忽聽有人笑道:“金蟬來了嗎?一共六個人,朱文、錢萊、阿童都是見過的,還有兩位是誰?”
那人的聲音才入耳,金蟬便聽出正是枯竹老仙和他說話,忙恭恭敬敬施了一禮,答道:“晚輩正是金蟬,同來的還有朱文、錢萊、阿童。前輩所言另兩人,一名虞孝,一名狄鳴岐,原為崑侖鍾先生高足,不久前才轉入峨嵋門下。”
虞孝和狄鳴岐躬身說道:“老仙在上,晚輩有禮,請恕晚輩擅闖寶山之罪!”
枯竹老仙說道:“你們兩人根骨還算不差,既是齊道友門下,不算是外人,何罪之有?”頓了一頓,接著說道:“你們飛渡數萬裏遼海,也屬不易。從此處到我無終嶺青靈穀,隻有一條道,數十年前齊霞兒來借巽靈珠時走過,想必和你們說起。你們所立之處的右側黑石山後,有一夾壁,可側身而進。因夾壁之中終年不見陽光,又曲徑如螺,地既崎嶇,又極汙穢,可駕遁光而行。又因回環往複,岔道極多,極易走岔,迷失途徑。你隻記住,若遇岔道,連往左轉三次,再往右轉四次,這是進入青靈穀的前段,約有一百多裏。之後便進入中段,約三百裏。改從西進向左,一退再向右,再往左轉五次,退回中間一條岐路,重往右轉六次,中段便即走完,現出三百六十五座石峰,疏密相間,暗合周天之數,也是我所設迷陣之處。前中兩段是天生石陣,必得通行,沒有捷徑可走。若走錯路徑,誤入巨木神君居所,麻煩極大。中段之後,若見現出山峰,可由阿童佛光施為,你們同駕佛光,便可出入迷陣,進入神竹林與我相見了。”
金蟬說道:“晚輩遵命!”
虞孝心裏卻想:“按老仙所說,前、中、後三段豈不有六百裏路程?枯竹老仙遠在六百裏外神木林中,和我們如同對麵晤談,如此神通,真是聞所未聞!自己和狄師弟囿於崑侖,目空天下,其實是井底之蛙。若不是轉投峨嵋,這次又和金蟬做了一路,怎知天下之大?”
不提虞孝有如此想法,金蟬帶頭,按枯竹老仙所說,從黑石山夾壁之中穿入,朱文、錢萊緊隨其後,接著是虞孝和狄鳴岐,阿童走在最後。進入夾壁,金蟬諸人才知實際地形比枯竹老仙所說更其難走,不僅崎嶇汙穢,那種陰寒之氣和兼具腐、酸、臭、黴之味,真正中人欲嘔。而且險峻之處,幾無容足之地。數十裏過去,前麵出現一條螺形曲徑,危崖夾峙,遮蔽天光,中間一線相通,沿途危石壘卵,石劍森列,形態詭異可怖。金蟬暗想:如此路徑,若是一般學武之人,縱能縱高竄低,也是寸步難行。一算路程,估計已有一百多裏,心知前段即將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