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段時,不隻險峻如前,而且回環往複,岔道極多,直上直下,忽左忽右,時進時退,若非枯竹老仙事先說知,這條道便無法通過。
大約飛行了近半個時辰,忽然豁然開朗,一道石壁擋在麵前,金蟬知道中段已過,即將走入由三百六十五座石峰組成的迷陣之中。細看四周,隻見雲翻霧湧,混沌迷濛,也隻三、四個石峰在雲霧中忽現忽隱。按枯竹老仙事先指示,阿童發出一輪佛光,擁著眾人向前飛行。說也奇怪,佛光到處,毫無阻滯,偶然回首,果見無數石峰向後飛逝,細細一數,正好三百六十五峰。迷陣既過,忽然眼前一亮,景況又是一變。阿童知道後段已過,遂收了佛光,眾人落在一道山穀之前。這條山穀,極為平坦寬闊,兩邊山峰對峙,猶如門戶,山壁之上藤蘿斜掛,山花紅白錯雜,點綴得如雲錦相似。眾人隻覺花香氳氤,惠風習習,知道這就是青靈穀了。金蟬率眾人躬身施禮,說道:“晚輩金蟬連同朱文、錢萊、阿童、虞孝、狄鳴岐已至青靈穀前,請老仙示下。”
隻聽枯竹老仙說道:“穀內已無埋伏,隻管進來,在神竹林見我。”
金蟬應了聲“是”,與眾人舉步走進穀中。山穀之中,左有一平湖,鱗波閃閃,竟也有數裏方圓。右側是百十萬杆紅竹,遠遠望去如雲興霞蔚,景色奇麗。金蟬眾人沿路往湖畔走去,腳下瑤草如茵,琪花拂衣,湖邊桃、李、桂、梅做一處競放,妙處並不在峨嵋凝碧崖之下。
沿著湖畔向西走了十餘裏,踏上一條丈許寬、上鋪五色雲石的石徑,石徑的兩旁是數十株兩人合抱粗的老梅,虯枝如鐵,繁花綴枝,妃紅儷白,姿態靈奇。又向前走了裏許,已到了石徑的盡頭,立著一座高約七、八丈,方圓也是七、八丈的石山。這石山是一塊整石,卻又玲瓏剔透,玉潤珠光,絕無點苔,靈秀之極,世所僅見。轉過石山,正麵是一道削壁,石色瑩潔如玉,向上看,自山腰起,便被雲封,隻覺得高觸天際。金蟬暗想:“這便是有名的無終嶺了。”削壁下是一石坡,坡上清泉錚琮,自協宮商。然後彙於坡下小溪之中。削壁前是數十杆翠竹,鳳尾輕搖,蕭颯有聲。細看才知此竹大異常竹,竟有水桶粗細,中間一杆一丈多高,色成金黃,仿佛已枯,也無枝葉。金蟬環顧四周,對朱文說道:“按這地形,山穀已到盡頭,老仙要我們去神竹林,莫非削壁前是數十杆翠竹就是神竹林?”
朱文未及回答,突然空中響起隆隆之聲,接著眼前一暗,也就是上眨眼的功夫,金蟬眾人已到了神竹林內。金蟬這才注意到,三十五杆翠竹環護左右,占地半畝大小,中間枯竹已經裂開,其中有一隻三尺餘高、用竹葉編製的蒲團,蒲團上端坐一人,身材瘦小,身著青衫,麵容清臒,白須白發,頭發盤在頭頂,用一玉簪別著。兩道壽眉長一尺餘,搭在兩肩。猶奇的是指甲長有數尺,而且伸卷自如。金蟬、朱文、錢萊、阿童以前所見,是枯竹老仙元神轉世時的法身,一介白衣少年,手中所持青竹蒼翠欲滴,形象也極俊雅。現在見到的是枯竹老仙修行千年的原身,自然是一老叟形象。金蟬、朱文、錢萊、阿童、虞孝、狄鳴岐一齊下跪行禮,枯竹老仙向金蟬眾人微笑點頭,嘴唇微啟,對金蟬說道:“我們雖曾有個約定,你和朱文、錢萊來大荒山和我一晤,阿童前世是我摯友,自然同來。虞孝、狄鳴岐適逢其會,同來也並未不可。原本未定時日,今日到來,恰我元神轉世之後歸竅複體,原本也是極好之事,誰知青帝之子巨木神君要來囉唕。此事與你們無關,你們被他撞見,多有不便,是以把你們移進神竹林中。其實,我這神竹也隻擋得尋常散仙。當年我元神轉世,神竹林內特設禁製,你父齊潄溟仍能出入無誤。巨木神君法力不會在你父之下,須瞞不了他,但尋常法寶,卻也無奈我何!從神竹林向外看,千裏之外能鑒毫發。巨木神君若與我比法,你們隻作壁上觀吧!”
枯竹老仙說完,空中隆隆之聲愈響,仿佛車輪在石徑上碾動。再看無終嶺上,雖則白雲繚繞,仍可看得分明。山頂之上巨木成行,中間可見玉石所鋪車道,寬至三丈六尺。車道盡頭宮闕巍峨,掩映在綠樹影中,那種堂皇氣象,比尋常隱修之士所居大不相同,果然是帝居玉宮。稍頃,隆隆之聲已止,一幢慶雲,擁著一青衣使者,從宮中飛出,向青靈穀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