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段(1 / 1)

依然有傷殘津貼,日子本不會過得差。

可前幾年時自然災害的三年,加上夫妻倆身體都不好,家裏花銷大,很快的就家底就被掏空。

如今還欠著蔡家的錢,外邊找戰友借了不少的錢,靠那點津貼要還很多年。

夫妻倆身體垮了,不能做事,靠著他們家一直嬌養的閨女郭玲,很難把日子過好。也很難有人願意娶郭玲,蔡父看著不成,他得幫幫老友。

幾個月前,與老友一番長談以後,定下了原主和郭玲的婚事。

孩子們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反正必須聽他們的。

原主初中畢業,喜歡城裏的一位同班同學張華⊿

下雨天走過去,顯然是不有些不好,走出村口,找了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放出來一輛老式的舊自行車,用半舊的圍巾蒙住臉,隻留下眼睛露在外頭,一個勁的朝著縣城使勁的踩。

陽寧縣不大,但靠著京城就二百來公裏,還算繁華。幾百年來,這裏一直都不錯。縣城的建築,兩三層的小樓不少,還有一棟四層的長排樓房。

城市的規劃沒有刻意為之,但民居都是自動的在正大街的後頭,兩條筆直寬闊的主街道後,還各自有不少彎彎繞繞的分支街道,也有不少的民居,工廠,單位。彎彎繞繞的街道四通八達,組成了一個圓形,形成了現在的寧縣。

進城後,找了一條早年就荒棄了兩戶人家的巷子,君越收好自行車,卸下蒙住臉的圍巾,換上一雙舊雨鞋,撐著黑傘,四處溜達。

記憶中的,和自己看到的,還是有差別的。

原主確實攢了不少錢,他全揣在身上。還有幾張原主找同學換的票券。

溜達的第一站,就是肉食水產收購站,這裏賣豬肉,賣各種肉類水產。

肉食水產收購站,沒在主街道,十字路口進去,拐個彎,君越路過的時候,特意仔細瞅了瞅,沒啥肉了,但是運氣好,他看到了牛肉,兩人抬出來的。

應該是剛出事的牛,剛宰的,上前,湊過去,買了兩斤牛肉,特意割出來半斤,打算給親姐送半斤過去。

牛肉包餃子,小炒著吃,都是極好的。想了想,悄悄的從空間裏弄出來了四斤五花肉,給四姐一斤,自家三斤。

回去親自給爹媽做好吃的紅燒肉,從大年三十以後,二老還沒有嚐過葷腥。

用布袋子拎著包好的幾塊肉,一路打聽,找到了黑市。

黑市不到,在幾條複雜的彎巷內,吃的喝的,君越也就是瞅瞅,瞧個明白。問問價格,旁的也不多問。

一圈快逛完的時候,在一條小巷道內,發現一位長胡子的老爺子賣郵票,開始他隻是不經意的掃一眼,可在發現某版整版的郵票以後,他蹲下`身來,拿起邊上的一版不認識的郵票問價格。

“老爺子,您這郵票都是真品吧?”

不緊不慢的翻找著,借此機會仔細觀看了那整版的大龍郵票。

華國第一套郵票,在封建王朝的末期,由一位外國人掌舵推行的第一套“大龍郵票”,整版在後世可是價值2100萬元。

不說賣錢,就說這稀有的程度,也是罕見的。

君越不是集郵愛好者,不過既然遇到了,他也不想錯過。

東西在他手上,能完好的保存下來。在別人手中那可不好說。

也許東西來曆不明,老爺子隻是掀開眼皮子瞟了一眼君越,然後不在意的說道,“這有什麼真不真,假不假的。愛買就買,不買就走。

東西又不貴,瞎問啥?”

得,是個不懂行的。

君越也不多問,問了下價格,價也沒有還,直接買下了幾版整版的老郵票。

他不是充大方不還價,是老爺子壓根就沒有開高價,價格出其的低。

塞進外套中的機會,把幾版老郵票送進了空間。

一個人瞎轉悠了一會兒,晃悠著去了公安局邊上不遠的一套院落,四姐家裏還沒有分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