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段(1 / 3)

住在祖宅中。

好在魏家老大一家都在部隊,家裏隻有二老,魏家老二一家四口,蔡四姐一家四口。

蔡四姐結婚五年,生了兩個兒子,老大魏光明(四歲),老二魏光偉(一歲),她還沒有工作,在家裏糊火柴盒,糊紙盒,賺點零花錢,順帶的帶帶孩子們,做做家務。

第167章 末世女穿六零(02)

蔡四姐在婆家, 公公維護她, 丈夫維護她, 可婆婆對她沒有工作有看法, 魏二嫂有工作,對老三家的沒有工作,也常常含沙射影, 說些不好聽的話。

為此,她回娘家都是報喜不報憂,對於婆婆和二嫂的陰陽怪氣,從不多言。但對於陰陽怪氣的二嫂,她可從來不含糊。每次都是直接懟回去。

今天是星期天, 休息日,一家人全在家裏。魏建軍也今天休息, 一家人坐在說起家裏的事情。

魏母每次都是老調重彈, 說起家裏的開支問題, 說的魏建軍很是煩躁,每次都是拿他媳婦兒說事, 說啥說,他有外快, 自家媳婦兒沒工作,但也沒有讓家裏出錢出米養,常常說有啥意思。

魏母正絮叨時, 魏建軍插話說道, “媽, 又是老一套,開支大,我們一家四口可沒有少給一分錢。我二哥他們交多少,我也是交多少,天天絮叨有意思嗎?”

魏母氣得想捶死老幺,不知道好歹的玩意兒,自己不是為他啊。老三家的是農村出來的,時常敲打敲打,免得悄悄貼補娘家,或者說不定聰明的話,還能從娘家摳些什麼,貼補自家。

農村別的沒有,可有綠油油的小菜,城裏的啥啥都要花錢,花錢還不一定能買到滿意的。列如菜,肉,稍稍去遲點買的小菜都是黃葉子的,稍稍去遲點肉也就隻有邊角料。

花錢還不好買,找誰說理去。

“別不耐煩,我有說你家四口嗎?沒說,就別唧唧歪歪。”

母子倆眼看就要爭執起來,外麵有人敲門,還伴隨著熟悉的聲音響起,“家裏有人嗎,四姐,你在家不?”

坐在自家房門口納鞋底的蔡四姐,驚喜的站起來,是小五的聲音,忙兩步竄出去,打開門,“小五,咋來了?快進屋。”

進到魏家,君越一眼就看到坐在屋簷下的所有人。忙上前問好。

魏父看到老戰友的幺兒,樂嗬嗬的問,“小五,你爹在家可好?”

“魏叔,我爹好的很,來的時候還讓我給您和嬸子帶聲好。說是有空的時候進城來看看您。”

君越嘴巴子甜,又會哄人,就是魏母對蔡四姐有什麼不滿,也不會撒在君越身上。這點理,她還是曉得的。

她在一旁笑著打聽,“小五進城來是專門看你姐的呀?”

“啊,嬸子不是。本沒打算來打擾的。我進城是來找我一同學,上次他去了趟滬市,我托他帶了點東西,這不趁下雨,隊裏不上工出來拿。”說著,還提起右手上拎的一個蛇皮袋晃蕩幾下,左手也是一個蛇皮袋。

魏二嫂聽到滬市,眼睛都多閃了幾下,那可是不輸京城的大都市。聽說好些好東西,京城都沒有。

衣服,鞋子,搽臉的霜有些比京城的都還好看好用。

君越說完,放下倆隻手拎著的蛇皮袋,然後解開一個,拿出來一包滬市那邊才有的“蟹殼黃”,遞給魏母。

“嬸子,這是滬市最有名的名點,裏麵是蔥油,白糖兩種,外皮酥脆,內裏鹹甜適中。味道可好了,您和我魏叔餓了就吃點墊墊肚子。”

說完把沒有解開的蛇皮袋遞給蔡四姐,“姐,進城看到肉食收購站有宰了一頭牛,剛擺出來,我買了一點,給我外甥倆留了半斤牛肉,一斤五花肉,你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