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段(1 / 2)

邊要下雨了,是打雷地聲音,也沒在意,繼續前行。三更時分,在一處平壩處安營紮寨。

睡到下半夜,軍營上空也響起了爆炸聲,兵士死傷無數。同樣,向炮火來處出擊時,偷襲的人已經沒了蹤影。也造成了數百傷亡。

這種偷襲造成的傷亡雖然比較小,但對敵軍士氣的打擊卻非常大,也讓敵軍一整夜都沒辦法好好休息。

那之後,孫可望和李定國都研究了敵軍偷襲戰法,在安營紮寨處的四周火炮射程內布置了多處崗哨。

可是,這依然遇到問題,崗哨處人少的話,被敵軍暗中偷襲端掉,而人多的話,崗哨本身又成為敵軍炮火從遠處偷襲的目標。更主要的是,這種偷襲每夜都發生,爆炸聲響讓兵士們驚恐不已,根本沒辦法好生休息。因此,迂回包抄本來隻用五天即可完成,卻用了十多天,才終於對黔陽縣城形成了合圍。

而這十多天裏,孫可望和李定國的部隊,在楊秋池派出的熟悉當地地形的弗朗機炮火偷襲小分隊的每夜偷襲之下,總共被炸死了兩三千人。加上岩壟山一戰的七千多人,總共死了一萬多人,另還有一萬多人不同程度受傷。

還沒正式開戰,就折損了十之一二,這讓孫可望和李定國信心大跌,預感到這場戰鬥不好打。

孫可望眼看短期內打通坍塌山體恢複驛道不可能,便決定化整為零,將轒轀車拆卸後,由士兵們慢慢扛著抬著,螞蟻搬家一般搬過了這一片山體滑坡地帶。糧草也是如法炮製搬了過去,騾馬則從小道翻越。

這麼一折騰,孫可望終於也在半個月後,將數萬大軍運到了黔陽縣河壩地帶。

戰鼓齊鳴,喊殺聲震天,在數百輛轒轀車的掩護下,慢慢接近了黔陽縣城,竟然沒有遇到敵軍抵抗,一直到了城樓下,架起雲梯開始攻城。

其他三麵李定國的大軍也搖著軍旗殺下山來,從三麵攻城。

非常順利。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簡直是一場標準的軍事演習,四麵同時破城而入。

城樓上,除了迎風招展的紅燦燦大明軍旗之外,沒見到一兵一卒!

四麵城門打開,數萬敵軍蜂擁殺入城內,發現黔陽縣城已經成為一座空城!

不僅沒見到一個老百姓,連雞鴨都沒見到一隻。所有值錢地東西都沒有了,更沒有一粒糧食。

孫可望和李定國兩人麵麵相覷,敵蹤去向不明。連老百姓都沒有一個,也找不到人來詢問。都不知該如何是好。研究了半天,最後決定大軍先在城裏住下。派出探子尋找敵蹤決戰。

城裏有一個現成的兵營,估計是大明軍撤走時遺留的,房屋用具一應俱全,還有現成的糧倉,隻是沒了一粒糧食。孫可望他們的大軍糧草當然存放進了糧倉裏。

連日的勞累,終於進了城,這下安全了。城門關閉。

城樓布防之後,大軍終於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

隻不過。楊秋池是不會讓他們好好睡覺的。這裏正是他決戰的戰場!

四更時分,正是人最困頓的時候,兩個黑影從一棟破舊的民房出來了。正是楊秋池和柳若冰夫妻。

原來,楊秋池和柳若冰兩人隱藏在了城裏,他二人武功高強,在偌大地城裏要躲避敵軍簡單的搜索,簡直是小菜一碟。深夜四更,兩人露麵後,輕車熟路來到兵營外一隱蔽處,點燃了集中在一起地數十根導火索,然後迅速撤走。

這些導火索都是通過打通的一根根相連在一起地竹竿埋設在地下的,兵營裏,早已經在兵士宿舍和糧倉等重要部位埋藏了數十枚地雷。

“轟轟轟……!”

爆炸聲扯裂了縣城夜空的寧靜,兵營中沉睡的無數兵士,在睡夢中便被炸碎四處飛散。

這一次爆炸除了兵營之外,主要集中在了糧倉。而糧倉的爆炸之後,糧倉和存放的糧草便迅速燃起了熊熊大火。原來,楊秋池在糧倉下麵埋藏的地雷其實更該稱為燃燒彈,因為不僅裝填了炸藥,還裝填了硫磺等,而糧草本來就是易燃物。

兵士們正要救火時,就在這時,兵營四周地民房也迅速燃燒了起來,很快,四個城門附近地和城裏木房集中的地段都燃起了大火,火勢迅速蔓延開,小小地黔陽縣城籠罩在了一片火海之中。

這些當然是楊秋池和柳若冰的傑作。他們倆借著黑夜的掩護和高超地武功,四處煽風點火。城裏許多民房,都已經被楊秋池他們事先做了手腳,房梁等隱蔽處存放了硫磺等易燃物。

兵營四周火勢最大,而這一次出征,敵軍隻隨軍攜帶了少量水龍隊。根本應付不了如此猛烈的火勢。

進城的大軍有七萬(本來有八萬,一萬前麵已經戰死),而黔陽縣城很小,居民總數才兩三萬人,兵營也很小,住不下那麼多兵士,隻能分散擠著居住在民居裏。

城裏四處火起後,被做了手腳的民房迅猛燃燒,滿城兵士們都陷入這熊熊火海之中,許多被活活燒死。

孫可望和李定國驚恐萬狀,急令撤離。可兵士分散在城裏各處,命令無法及時傳達下去,而且,四個城門都已經被火海籠罩。在孫可望和李定國死命令督促下,兵士們拚死撲救,終於開出一條通道,部分軍隊這才得以撤出了西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