慮因素,倒也不算別出心裁。

於是大皇子和二皇子就開始可著勁的為兒子頭疼,想想也是,大家搶了半天連個繼承人都沒有,天下搶來了留給誰?大皇子自己的姬妾肚皮不爭氣沒辦法,暫時沒有指望的老三也還好,結果晴天霹靂傳來,二皇子生兒子了!

二皇子的兒子是庶出,母親甚至連侍妾都不是,而是一個姓張的婢女,據說是二皇子某夜喝醉了無心插柳的結果。不過到底是皇帝的頭一個孫子,老皇帝還是特別高興,樂得病也好了幾分,親自去二皇子府上探望,還親手抱了抱。皇後則是滿麵陰霾,氣衝衝抱怨完了大皇子的妻妾,又抱怨大皇子本人。大皇子氣急敗壞,隻是生不出也沒有辦法,隻好一邊鄙視個人行為不檢點的二皇子,一邊努力吃補藥。

二皇子終於占了大哥的先機,意得誌滿,胸脯都挺起幾分,自以為有兒子撐腰,行為也囂張了幾分,竟然開始暗地拉攏結交江湖人士。蕭璟聽說這些消息,有些擔心,偷偷告訴三皇子,三皇子胸有成竹地說這事我早知道了,你放心,那人我有數,他不會幫著二哥奪皇位的。

看來在自己照顧不到的地方,三皇子也做了不少事情,蕭璟剛剛放下心。三皇子就很八卦地感歎說那麼牛人,也不知道怎麼就陰溝裏翻船被二哥騙去了。比起我家蕭璟來,也不知道他看上二哥哪一點?

然後三皇子挨了蕭璟一記爆栗。

第十二章

在看到孫子之後,老皇帝的病情又開始急轉直下地惡化,很快臥床不起,重病昏憒的後果就是更加喜怒無常,大臣們憂心忡忡,大皇子也摸不清老頭子到底病到什麼程度。好在雖然二皇子生了兒子,老皇帝也一直沒說真要立他做太子。

既然兒子沒搶先,大皇子決定另打主意。最近邊關又有軍報,大皇子想到老皇帝喜好戰功,三皇子就是因為立了幾次戰功才被父皇喜歡的。於是在皇後慫恿下,決定這關鍵時刻還是自己出征立功,免得三弟再出風頭。

不過大皇子還是擔心,父皇重病之時遠行,萬一自己還沒回來,老皇帝就不行了怎麼辦。雖然蕭璟說皇帝隻是前一陣太高興著了些風寒,現在早好了,健壯得很,但是大皇子現在有點不相信他了,現在隻有這人天天守在皇帝身邊,是真是假有誰知道。於是蕭璟向大皇子提議,自己向老皇帝進言,大皇子出發之日,為表激勵,由老皇帝親自餞行。

如果這樣當然好了,皇帝能親自出來肯定身體沒問題,被父皇親自送行也是其他兄弟沒有的麵子,大皇子很高興。

然而以朝中流傳的皇帝身體狀況,大皇子和臣子們都對此建議不抱希望,然而讓人大跌下巴的是,皇帝竟然一口答應了。

更讓人跌下巴的是,餞行那天,老皇帝雖然一直坐在鑾轎上沒下來,但是腰板挺直、神采奕奕,大皇子親眼所見父皇紅光滿麵的模樣,對父皇的健康自然更是確信無疑,之前一直擔心皇帝身體人心惶惶的群臣也都把心和跌掉的下巴揣回去,安安穩穩地恭送大皇子出發上路。

其實,之前蕭璟提議了不假,老皇帝也早想借這個機會告訴諸人,自己還活得好好的,別天天三心二意,光想著幫自己辦後事。不過他身體確實太壞,想下轎也下不來,挺直的腰板其實是背後衣服裏墊了塊木板;滿麵紅光也是讓內侍用粉化妝出來的,糊弄人而已。所以,送走大皇子回宮,老皇帝的回光返照也就到頭了。

大皇子出發後的第十天夜裏,皇帝臥床昏迷不醒,眼看就要油盡燈枯。蕭璟看著老皇帝奄奄一息的模樣,退出宮門,偷偷叫了個心腹內侍,讓他去把三皇子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