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段(2 / 3)

陶惜君都震驚了,阿姐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她就是想要反駁,也找不到由頭。隻是……

“你二人也真是夠笨的,被人當槍使了,還自以為得了道理。”陶倚君長長的籲了口氣,終於正眼看了自己哭得一臉花的阿妹一眼。

“去梳洗一下,換件衣衫出來再說。”

“不用吧?”陶倚君的娘開口,“不過是哭花了些妝,稍微擦擦就行。”

陶倚君壓根兒不聽她阿娘的,直接叫了人進來,帶著陶惜君去她閨房梳洗換衣。

這次回來,她給阿妹準備的東西不少。首飾不用說,穿的用的都是一車整的。

過了沒多會兒,陶惜君在婢女的攙扶下走進來,整個人像是換了個臉似的,完全不像之前的樣子。

“嗯,好歹有點大家閨秀的模樣了。”陶倚君端坐著,滿意的點點頭,“阿耶以前讓你讀書識字你不肯學,來阿叔處,可學了些?”

整個人還處於震驚中的陶惜君是問啥答啥,木木的點頭:“跟著姐姐他們學過一點。”

“甚好。”陶倚君滿意的看了看妹子。果然是人靠衣裝,這麼一打扮,三分的姿色也有了七分,再練練氣度儀態,也能拉出去見人了。

不是她嫌棄自己妹子,這兩年多看把這女孩子養成啥樣了。小氣尖酸,一肚子爛計。所幸她年紀還小,認真掰一掰還是能掰過來的。隻要她自己肯改變,隻要阿娘不拖後腿。

人這一輩子不可能隻靠別人攙著走,自己立不起來那就是枉事。她給了阿妹機會,能不能抓住就看她自己了。

小姑娘還是喜歡這些首飾啊衣服什麼的,加上姐姐的態度變得和緩許多,小姑娘也就慢慢的軟化下來,心思不寧的情況下,被她狐狸般的阿姐套了許多話去。

“天色不早,我該回去了。”抬頭看了看外麵,陶倚君沒有想要留下的意思,她得回去好好謀劃謀劃,爭取一絕後患。

“可以留下來……”

“還是不了。”陶倚君俯身去逗了逗糯米團子般的阿弟,“我回來時,阿滿托我帶給阿弟的東西你收好了,要不就直接給他戴上,反正也是未過門的嫂嫂送的,別人也挑不出毛病來。”

阿滿送的是一套的金項圈和金手鐲,項圈綴著長命鎖,手鐲上麵有鈴鐺,都是玉質的。她們家鄉那邊都有這個習俗,意味著孩子以後金玉滿堂,長命百歲。

東西很精巧,是找的能工巧匠趕製出來的,價值不菲。

“阿妹,我留一女婢與你,她可教你如何行事方能得益。”

女婢是縣令娘子給的,是她從娘家的小丫頭裏挑出來的,打小就被教導,大家女郎要做的,要遵循的,犯忌諱的,她都知道。

“她的契在我手上,隻是予你使喚,萬不可磋磨她,否則……”陶倚君笑了笑,可看著她笑容的阿娘和阿妹卻齊刷刷打了個冷顫。

“不,不會的。”陶惜君不敢再對著阿姐使心眼兒,她剛才去換衣衫時,以前在陶家就照顧過她的老嬤嬤跟她悄聲說,她阿姐是帶著宗祠的藤條來的,若是她真的犯渾,一頓揍肯定避免不了。

陶惜君還記得大兄在家時被阿耶拿藤條抽過的樣子,那一條一條的血棱子,讓她想起來就頭皮發麻。

聽聞妻子的長女要走,陶倚君的繼父又趕了回來,這次跟他一起過來的就隻有一直帶在身邊的長子了。

“阿叔,我阿妹多有不聽話的時候,還煩勞阿叔教導。”麵對繼父,陶倚君又是一個模樣,柔柔弱弱的,跟傳言中的陶大娘子有幾分相似,也有幾分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