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段(3 / 3)

有些沒資格去爭奪官道捐資的鄉紳士族,就把目光放到了這些驛道上,主動提出可以出資讚助,也不求能把家中兒女送到城中學堂,隻希望能讓他們自籌資金建立學堂,請縣令大人介紹或委派先生去坐館。

這些學堂肯定不會教導什麼治世經典,但求能教他們認幾個字,識幾個數,懂一些農桑水利的知識就行。

對於這些要求,李縣令當然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並且還找郡守要了個口諭,同意這些出資最多的士族鄉紳家族可以選人擔任驛道吏和水道吏。這兩個雖然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員,但也可以在縣府領薪水的,相當於事業單位的合同工,除開沒有正式編製外,一應福利與縣府的官吏等同。◣思◣兔◣在◣線◣閱◣讀◣

這下子就讓人激動大發了,不出十日,所有的驛道都被認領完,連還在規劃中的灌溉渠都被提前認領了。

陛下從郡守的彙報裏知道了他們的操作後,深受啟發,在關中,關東等富裕之地也照這樣改良了一下辦理,效果杠杠的,還一點沒落下埋怨,反而還有士族上書說陛下太過偏心,那些富商巨賈憑什麼跟他們搶奪這些機會?這明明就該隻屬於士族的權利!

陛下可不是一般的陛下,直接冷哼說你要是能在捐資上贏過對方,這名額就是你的,沒錢就別嗶嗶,國庫需要的是真金白銀,可不是給你士族繃麵子的。

據說陛下這話傳回去後,有好幾個士族老人都被氣倒了。但是氣倒又如何,多的是人捧著錢來占位置,“沒錢別嗶嗶”,一時間成了市井巷頭最流行的俚語。

經濟和科技,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

有了錢,能做很多事,而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事,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

小方城以前就是個不起眼的小邊城,跟眾多的邊城類似,除了它挨著玉門關,是通往西域的必經關口外,真的沒有一點自己的特色。

但是現在不同了。小方城新建之後特別的大氣,城門宏偉,上麵十二個時辰都有官兵巡守。城裏幹淨整齊,沒有以前路上汙水橫流,時不時就會踩著不明汙物的惡心。每條街都有兩個公共衛生間,男女分開兩端,有專門的人值守,男人可別想進去偷看。

衛生間的汙物會統一流入沼氣池,包括家畜家禽的糞便,也會隔一日就傾倒入內。

這些汙物發酵之後,可以由農莊的莊頭憑票來領,用專門的運輸車拖走,進行二次發酵,成為農家肥。

施過肥的田地跟沒施肥的那簡直就是兩碼事。之前還有人覺得惡心不想做,可第二年人家的收成是你的一倍還多,人家一家都能吃飽喝足還能在過年的時候給家裏老小扯點新布縫製新衣,而自己家呢,交完稅之後的糧食能不能捱到第二年的收成都難說。這麼一刺激,髒咋了,洗洗就幹淨了,可沒錢你把自己洗禿了皮都沒錢。

到後來,肥料票都得憑繳稅的憑證來領取,你交了多少稅就能領相應多少票,多一張都沒有。

當然了,很多人也學著城裏人,在自己村裏建了衛生間,甚至自家也有,緩解了不少壓力,但是肥力似乎沒有官府專門做的那個好。

李縣令憑借這個堆肥的法子,到年底考核的時候,優上是跑不掉了,得了不少賞賜。陛下要他選擇換個地方任職,還是繼續呆下去,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

邊城現在修建得固若金湯,外加臨近邊線上聳立了十七座鄔堡,每座鄔堡之間有暗道相連,守望互助,那些蠻族不可能全線排開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