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說話,我本就比小清大很多,加上我又熟知她的身世,因此對她確實有點寵溺的味道
二夫人看著我又說:“你自己也覺得是不是,她又何嚐不知呢?就拿早上那件事來說吧,她寫了首少女思春的詞,她想隻有你和她年齡相當,拿去和你一起分享,可你呢,轉手就塞給了我們,還取笑於她,你讓她心裏怎麼想?▼思▼兔▼網▼
剛才逛街看你走得不見了,你不知道她多緊張,拉著我們四處找你,你倒好坐這和人家姑娘開心的聊天,壓根就沒注意到我們一行人的存在,還把她送你的扇子送給了別人,也難怪她會大發脾氣,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你不要怪她”
“這些都是她和你說的?”我問,
我沒想過這一層,難道昨晚和今早的詞是我想歪了,她根本就不是喜歡我,隻是拿我當朋友?但願如此。
“她說了一些,我猜了一些,總之是八九不離十吧,不說了,走吧,清兒可能已經到家了,我們也該回去,準備晚上的中秋宴了。”
晚上的中秋晚宴很豐富,吃過完飯後,李家下人被放回自己家過節去了,二夫人,三夫人,在外麵院子裏擺上了一些白天買的新鮮瓜果和月餅,一家人先是虔誠焚香拜月,許了心願。
這中秋月圓之夜,也勾起了我無限的思鄉思親之情,以往20年來的中秋節,我都是和維陽夫妻一起過的,沒想到這個中秋居然“物是人非”…隻不時的拿出白天文彩衣送的紙扇,悄悄的看了又看扇上那雙眼睛。
拜月許願後接著就開始吃月餅`飲酒`賞月`吟詩`作詞,猜謎,作對,我以前過中秋都是吃月餅看晚會,賞月都少,那興這套啊,對這些自然很不在行,勉強的對了一些,都是強差人意,被迫喝了不少酒,借著酒意,我唱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倚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自然是震驚了全場,
李格非驚訝:“想不到東坡先生的這首《水調歌頭》還可作如此唱法,真是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啊”
“離原妹妹,總是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二夫人也誇我
我興味索然,覺得無趣,李家這一幅其樂融融,人月兩團圓的場景,隔得我心裏實在慌,小清整晚都不怎麼開心,我也沒心思理會,隨便撒了個謊說不善酒意,早早的回房睡了。
`《點絳唇》
自那日中秋節後,我和小清都自覺的回避起感情類的敏[gǎn]話題,我開始靜下心來跟她學習畫畫,有空的時間就教如意念書寫字,有時還向她溉輸一些數學和理財方麵的知識,小清繼續研究她的學問,我們三人一天大多數時間仍是在園林中度過,日子似乎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可這貌似平靜的生活下終究還是多了許多微妙之處。
至於那個在中秋節出現的奇特女子,我避開小清,去找過她兩次,隻是沒人知道文彩衣究竟是何許人,相國寺的覺遠方丈也隻記得找他題詞的是位姑娘,至於那位姑娘是誰他也不知道,兩次都沒有結果,我就沒再刻意去找了,想起那雙眼睛時就拿那把紙扇瞧瞧,後來我自己會畫了,也就漸漸把文彩衣這個人淡忘了。
我一如既往的待小清那麼好,疼她,憐她,愛她。
春去秋來,轉眼間就過了兩年,小清長成了個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