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張家兄弟,劉瑁就來看吳班正在訓練的虎頭營。
此營為陷陣營,共千二百人,為大營配置,除了常規的鐵甲之外,每名士卒還佩戴虎頭麵具,所以被劉瑁命名為虎頭營。
麵具除了有麵部防禦的作用之外,還可以對敵人起到震懾作用。
他們是劉瑁從東州人、叟人中招募的精卒,大部分是老兵,有三成左右的新兵。
這些人的構成是:五百名步兵,七百名弓弩手。冷兵器時代,兵器總是“一寸長一寸強”,弓弩是遠程攻擊兵器,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蜀中缺戰馬,蜀馬矮小而不可用,因此加強對弓弩兵的培訓就成為重中之重,劉瑁要開始為攻擊漢中和關中做準備。
由於組建精銳陷陣營的成本過高,因此要控製人數。
成本主要表現在獎賞、裝備、食物配給等等開銷之上。
劉瑁大致計算過,一個陷陣營軍士的花費相當於普通募兵的三到五倍,比普通役征兵就更多。
一,獎賞
募兵都有“獎賞”,也就是在承諾的從軍期限內給他們一定錢帛,而不是像普通征役兵隻給一碗飯就可以。
賞錢數額不能太少,至少要能養活一家人,多多益善。
給陷陣營士兵的獎賞,比普通士兵還要多一倍,而且每次戰役之後,獎賞的數額更高。
東漢以來募兵製已經成為主體,征兵很少見。
此時大多數的征兵,都是指的是征發“屬國兵”,也就是歸順的少數民族士兵。
之所以少數民族士兵叫“征發”,因為他們平時不用繳稅,所以特殊時期服從朝廷的征役就成了他們的義務。
所以從前在平定羌亂時期,由於征發南匈奴、烏桓等等少數民族士兵過於頻繁,死亡太多,造成了他們反叛。
二,食物
食物配給上也與眾不同,由於他們訓練量大數倍,故每五日就要吃一頓肉食,且每餐食物也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油脂,成本大增。
而普通士卒一個月能吃上一回肉就算不錯,菜裏麵也不一定能見到幾回油,成本相對較低。
三,裝備
因為他們是重裝步兵,配備的都是最精良的裝備。如今優良的鐵甲、弓弩絕對是稀缺品,有錢也不一定能搞到。
……
劉瑁非常喜歡吳班,選定由他來統領這一次精銳。
吳班自幼跟父親吳匡習得一身好武藝,十幾歲入蜀之後,又跟隨父親劉焉平定益州大大小小的叛亂十幾起,表現異常勇猛,在東州人當中首屈一指。
之所以沒有讓甘寧辦這事,是因為那人雖然勇猛無敵但是卻辦事不夠嚴謹,不可能訓練出陷陣營這樣的精兵。
吳班非常豪爽俠義,性格和甘寧有一比,武藝也不相上下,是劉瑁計劃中的左右臂。
實際上吳班的性格和武藝有家傳,他父親是在袁紹鏟除宦官的行動中,把何進的弟弟何苗“砍為齏粉”的那位吳匡。
目前在劉瑁身邊,也隻有吳班勉強能夠辦到,因為這需要嚴格的軍紀進行維持。
“主公看看如何?”吳班問道。
“不錯,注意,在保持嚴格隊形的同時,一定要訓練他們不畏死的精神,這一點尤其重要!”
“請主公放心,屬下已把主公製定的陷陣營軍規傳達,起初他們略不適應,認為過於嚴酷。
不過在聽說了主公將來還會給他們官身、重賞之後,人人均無怨言,如今還有不少衛營士卒欲入陷陣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