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高祖辭世(1 / 2)

我奶奶一生下來,命運就被我太爺給定下了,一是接受傳承,二是嫁給我爺爺做媳婦兒,幫我們劉家傳宗接代。

過去那年月兒養孩子不容易,也沒有奶粉啥的,還好我高祖父家境不錯,我太奶就用大米熬成糊糊喂我奶奶,喂了幾天以後,發現我奶奶身子越來越虛弱,我高祖母說,隻喂米湯隻怕不行,養不活這孩子。

於是,讓我太奶到村裏別人家找找看,看誰家有奶孩子的母親,抱過去讓我奶奶蹭兩口,當然也不白蹭的,每次都會給人家留下些食物啥的。

三王莊倒是有幾個正在奶孩子的母親,每次我太奶抱著我奶奶去的時候,她們都非常歡迎,畢竟我高祖父一家的人品在那裏擺著,她們寧可讓自己的孩子餓著,也要先給我奶奶吃飽。

不過,那時候老百姓的生活條件很差,雖說大清國被推翻,國民政府成立,但當時的國民政府隻是個徒有虛表的空殼子,整個兒中國實質上被無數大小軍閥割據,這些軍閥之間又整天搶地盤兒、拉山頭兒的混戰。說好聽點兒,他們是政府軍,說難聽點兒,就是有編號的響馬土匪,皇帝輪流坐,來一撥走一撥,走一撥來一撥,不管誰來,都是挨家挨戶要糧食、要軍餉,沒糧食沒錢就把家裏年輕力壯的抓走,就是過去所謂的抓壯丁。

當時老百姓的日子,和過去大清國時沒啥兩樣,依舊水深火熱,給那些所謂的政府軍交過租稅以後,家裏所剩的糧食勉強夠一家老小溫飽。這還是豐收之年,要是趕上旱澇荒年,地裏糧食收成不好,還要餓死人的。

話說回來,這些奶孩子的母親就因為營養跟不上,沒幾個奶水充足的,讓她們一下子喂兩個孩子,誰也吃不消。

後來沒辦法,我太奶就抱著我奶奶、帶上我爺爺,可著三王莊這一帶的村子轉悠,今天到這兒吃一口,明天到哪兒吃兩口。

我奶奶呢,十分乖巧,打我太爺把她抱回家以後就沒怎麼哭過,不但不哭,逢人便笑,誰抱著都行,很是招人喜歡。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直到我奶奶兩歲時,終於斷了奶。這期間,我太奶抱著她不知道跑了多少家。可以說,我奶奶是吃百家奶長大的,這些哺育之恩,也奠定了我奶奶成年後的感恩與回饋之心。

時間很快來到了公元1921年,民國十年,辛酉年。這一年,我奶奶三歲,我高祖父九十四歲,我高祖母七十六歲,我太爺五十四歲,我太奶三十二歲,我爺爺十四歲。

這時候,九十四歲的我高祖父因為年勢過高,辭去了打更的職務,每天沒事兒就坐在院裏曬曬太陽、抽抽煙,有時候興致來了,就把我奶奶叫到跟前,給他煙袋鍋裏窩煙絲,同時呢,給我奶奶講一些過去驅邪抓鬼的事,捎帶著,傳授她一些口訣。

我奶奶很聰明,口訣教兩遍就能記住。當然了,我奶奶這種聰明和我太爺小時候那種過耳不忘是兩碼事,我太爺屬於記憶力超強,我奶奶屬於在這方麵有天賦,對於這些口訣的理解能力很強,要論起來,她學這個比我太爺當年學的時候輕鬆很多。

每次教會我奶奶一段口訣,我高祖父就會欣慰地跟我高祖母說,秉守這孩子打小沒叫我省過心,不過他這回找來的這女娃,算是找對人咧,這娃將來學成了,可比俺和秉守強,九泉之下,俺也有臉去見師傅咧。

在這方麵,我奶奶不但學的快,對這方麵的事情也非常感興趣,整天沒事就是纏著我高祖母和我太奶幾個人,讓她們講這方麵的故事。

三年後,公元1924年,我奶奶六歲,這時候,她基本上把我高祖父和我太爺一輩子、甚至是王守道那些驅邪抓鬼的事,當故事聽了個七七八八,所有那些口訣也早就熟記於心,可以說能夠倒背如流。

又三年後,公元1927年,我奶奶九歲,這一年,我太爺開始帶著她出去給人辦事。每一次,我太爺在正麵做著,她在旁邊看著,心裏牢牢記住我太爺作法的每一個步驟,偶爾看不明白,就要問上幾句。

我太爺聽她問,就會帶著笑告訴她怎麼怎麼回事,該怎麼怎麼做。學會了,就非常開心,學不會,就反複琢磨,反複試驗,直到弄明白為止。

又一年後,時間來到公元1928年,民國十七年,戊辰年。這一年,我奶奶十歲,可以說,這一年是我們家的大喪之年。這年剛開春兒的時候,我高祖母蔡清君去世,享年八十三歲。

我高祖母下葬那天,已經一百零一歲的我高祖父,非要跟著出殯隊伍去墳地,說是要送送我高祖母。我太爺拗不過他,找人趕了輛驢子車,把我高祖父載到了墳地。

可是,當把我高祖母的棺材放進墓坑,我太爺用鐵鍬往棺材頭扔下第一鏟土的時候,我高祖父或許想起了過往,突然老淚縱橫,抬頭朝天上悲痛地喊了一聲:“清君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