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在工作中,自己能取得好的成績,從而獲得滿足感;每個人也都希望,自己的貢獻比別人大,以此獲得優越感。需要本身並不會對個人產生激勵作用,真正起到激勵作用的,是對滿足需要的期望,而期望的強烈程度,也就決定了個人受到激勵的程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成就激勵。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開展某項工作,在取得成果之後,都會對成果中的個人貢獻做一個估量,估量出的貢獻數值大小不同,人們從中得到的貢獻滿足感也有所不同。貢獻數值所占比重越大,人們的成就感也就越強烈,從中獲得的滿足程度也就越大。在工作中,影響到這種個人貢獻份額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團隊的規模、個人在團隊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工作中的自主權大小等等。

團隊規模大小指的是該團隊中工作成員的多少。一般來說,成員越多,個人的貢獻體驗也就越小;反之,團隊規模越小,個人的貢獻體驗就越大,成就感就越強烈。從心理上來說,個人獨立完成任務會比團隊協作完成任務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個人在團隊中所處的地位也直接決定了獲得成就感的大小。當企業經營獲得成功時,獲得最大成就感的,自然是公司老板,他所體驗到的這種成就感,是下屬普通員工無法感受的。同樣,當一個小組完成一項課題研究之後,作為管理者的小組長能體驗到比別的普通組員更大的成就感。

此外,工作中員工自主權的大小也直接影響了激勵的效果。如果在一項工作中,領導幹預過多,那麼即使最終取得成功,員工也不會多麼喜悅,因為他們知道,在這件事情上,自己隻是聽從領導發號施令去執行,並沒有融入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意誌;反之,如果領導給予員工足夠大的權力,讓員工自主行事,就能激發出他們更大的動力,在滿足其內心期盼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也能為企業創造更多成績。

在了解員工對成就感不同的體驗和其影響因素之後,領導可以適當地對員工進行成就激勵,以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根據以往的經驗,我來分享一下自己對員工實施成就激勵的策略。

1. 描繪未來願景,激發員工對成就的渴望我曾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三個工人在建築工地上幹活,一個人路過,問他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工人正在埋頭苦幹,聲音低沉地回答:“砌磚。”

第二個工人抬起頭,看了看問他們話的人,說:“賺錢。”

第三個工人看著眼前依然還是一片空曠的工地,麵帶微笑地說:“我想,我正在建造一座這個城市最美麗的建築!”

多年後,第一個工人成了工地上砌磚手藝嫻熟的老師傅,第二個工

人成了工地上的包工頭,第三個工人成了一名設計師。

這三個工人曾經站在相同的起點,但他們對自己工作的看法和對未來的願景,卻決定了若幹年後他們截然不同的人生狀態。我們這裏所說的願景,所謂“願”,就是願望,“景”,就是景象,因此,願景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對自己未來情況的一種期待。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預見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大腦裏先創造一個未來。”德魯克所說的,在腦海裏創建的未來,實際上也就是願景。當一個人對自己的未來有期待時,這種期待就會成為一種動力,激勵他朝著那個美好的願景一步步靠近,這也就是成就激勵所具有的強大力量。

因此,當你想讓你的員工做得更好,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時,不妨引導他,為他描繪一幅美好的藍圖、充滿希望的願景,當這些美好的憧憬根植於他的腦海中時,不需要你再一遍遍提醒他,他也會自動自發地朝著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