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蘇媽媽在,起碼能穩穩攀扯到宣王還有伏老太太。

話說伏十娘作為宣王側室,皇帝不可能讓她活著當人證出麵指認,因為弟妹在太後宮中出事,拿到台麵上說誰都顏麵無光,整個皇室也能淪為笑柄。

而張氏死了女兒,就更重視她和伏三爺那唯一的兒子,為了這個兒子,張氏真就能咬緊牙關,不肯多說。

所以之前皇帝就算什麼都有數,並用“支離破碎”的口供先後滅了燕回幾個據點,終究不能用張氏和伏十娘母女倆錘到太後和宣王。

皇後知道丈夫為什麼而欣喜,她也很會湊趣,“能名正言順削削他們的氣焰就好。”

宣王這個弟弟隻要沒有真帶兵逼宮,皇帝就不能殺他……圈禁這個弟弟都很不容易。因為太宗皇帝在位時內憂外患,導致宗室如今人口都不多,就算是他本人都不覺得應該擅開殺戒。

皇帝道:“他仗著鎮國公才有這樣的野心和膽量,治標不治本。”

皇後由衷道:“要我說,那是鎮國公……沒有太後宣王就沒別人了?”

這話說到了點子上。

皇帝也坦誠道:“所以澤弟打算拖家帶口去西北,我準了。”

皇後想了想就說:“當年他們兩口子莫名就冷了下來,別是也因為……鎮國公和燕回吧?”

皇帝笑了,“攪得家裏不安生曆來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你總聽說過先帝曾有心讓太後殉葬吧?後來是族裏幾位長輩力勸,先帝才改了主意,但太後那會兒已然被灌了半碗藥?”

丈夫如此直白,皇後略有意外,“難道……”

皇帝道:“那藥可不是先帝命人送過去的。”

皇後都驚了,“那豈不是太後……白恨了父皇這麼多年?!”

作者:差不多寫到全文三分之二啦,剩下的部分大概還有十萬字左右,本月怎麼著也能完結了哈。

第四十六章

皇帝又不在氣頭上,當然不至於對有孕在身的皇後口不擇言滿嘴粗鄙之詞, “太後總是有她自己想法和規矩。”

他難得內涵太後一回。

皇後亦是名門出身, 才學見識都不缺,聽明白後用帕子捂嘴微微笑了。

話說太後的父親能送兩個女兒到先帝身邊, 靠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他的大哥也就是太後的大伯:太後的大伯戰功赫赫, 又沒有嫡女,才讓太後的父親撿了這麼個便宜。

可惜太後他爹開始不那麼看好先帝, 隻給當時還是皇子的先帝一個庶女……這個庶女正是陛下的生母。

不過太後他爹這種人本事有限於是總想著左右逢源從中謀利的主兒實在是太多了, 不管是先帝還是皇帝, 若是每個都要計較,這輩子不用幹別的了。

皇帝很不喜歡封家, 但也得捏著鼻子認了:因為太後大伯那一係堪稱能人輩出。

好消息是,最近那一支的當家換成了太後的侄孫——太後大伯比太後親爹年紀大好多, 太後的侄孫接連幾次上折子, 都委婉地表示:我們和太後這一係不是一路人, 陛下不必顧忌我們, 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算上陛下新近得到的一手人證物證,天時地利人和都齊了, 皇後琢磨著陛下怎麼也能給太後宣王母子個教訓,讓她們消停好一陣子。太後消停了,貴妃自然也得跟著安生些。

於是她就誠心向丈夫道喜,“落個耳根清淨也好。”

皇帝伸手,輕輕覆在皇後微微隆起的肚子上, “你也能安心些。”

皇後知道丈夫想要個什麼樣的妻子,“要我說這陣子封家……也與以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