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是,為什麼攝政王臨終前把勢力一分為二,一部分給了趙王,另一部分指名贈與了鎮國公。

又比如在“兩版劇情”裏,趙王祖孫和季澤父子都不得好死,因為他們活著就擋了鎮國公的路。他們健在,西北邊軍以及京城的禁軍裏攝政王的舊部沒到別無選擇的時候不會選擇鎮國公,哪怕他們知道鎮國公才是攝政王親子。

因為鎮國公終究不夠名正言順。

想必當初攝政王和燕氏女有過露水情緣,之後燕氏給攝政王下藥,導致攝政王絕育,這個時候燕氏女帶著兒子出現……攝政王還能如何,隻得捏著鼻子認了。

他非常不甘心受威脅,所以鎮國公哪怕是攝政王唯一親子,也不怎麼受攝政王待見,之後攝政王更是收養了如今的趙王作繼承人。

不過攝政王又得承認親兒子的能耐,於是滿心複雜地在臨終前分給了親兒子相當一筆遺產。

現在想想,這份遺產送出去,不僅是為了父子情分,更展現了點攝政王對太宗皇帝以及先帝的怨氣和……恨意。

可攝政王再不甘再怨恨,終究不能坐視江山易主,尤其是親兒子和燕氏關係不錯,所以趙王還是繼承到了攝政王最有價值的那部分財產。

話說大家在隻言片語地交流之中都有了一致的猜測:那就是鎮國公真要反了,再不反就是束手就擒不抵抗了。而燕回打發這位封大老爺的私生子過來……如果成功,皆大歡喜,如果失敗,鎮國公就被燕回硬生生地推了出來,不反都得反了。

任微和季汐對過眼色後,她便深深地望向丈夫季澤,“老公,做好準備吧。”

季澤鄭重地點頭。

西北和京城相隔千裏,消息傳回來的時候……多少有點不趕趟:封大老爺的兒子打包到京和鎮國公終於反了……這兩條消息是一起送過來的。

幸好皇帝也是早有準備,沒有被弄個措手不及。

隻不過鎮國公深諳狡兔三窟之道,留在京城的那個隻是他的替身,他本人早已經帶了死忠部下和部分京郊大營之中的士卒破關而出,前往了東北……也算是終於占山為王了。

而給他提供鼎力支持的則是安平侯,安平侯的閨女就是太妃差點選為兒媳婦,如今做了宣王側室的那位。

消息傳出來,正在解毒和調養的宣王直接把這個側室交給了他的皇兄。

至於太後,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中風了。不過太妃總歸是最愛自己,她特別惜命,意識到表哥八成是利用自己利用兒子,她反而又生出股子堅韌來:她要看著鎮國公怎麼死!

不對鎮國公是攝政王的兒子,不是她的表哥!

宣王看望過母後,安心的同時難免自怨自艾:大勢已去,他……真就隻能做安樂王爺了。

至於趁著太後養病,皇後大肆清理慈寧宮人手,其中有許多熟人求到他麵前,宣王也隻能選擇視而不見。

話說鎮國公反了,天下震動。

這就是倉促起事的致命弱點,沒有站上道德製高點,天下人根本不認可。

不過沒人望歸沒人望,鎮國公戰鬥力不容小覷。東北幾處邊關壓力陡然大增,守邊大將求助折子雪片一樣飛到了京城……

皇帝自詡做足了準備,真趕到事兒上,一樣這裏那裏都是不足之處:要麼要人要麼要糧要麼要銀子。

要命的是因為鎮國公出走,帶走了不少精兵良將:這些人都是昔日攝政王舊部,讓他們立即內訌,他們不願意,但卻能跟著鎮國公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