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的,提不起興趣來。惜花娘子也沒有放棄她,為她指了一條明路,那就是考入洛山書院,走仕途。虞娘聽得眼前一亮,這樣就可以不用束縛在四方的天地了,就可以無拘無束的了。
這真真是虞娘想要的,為此日複一日的她辛苦練字習畫,不敢有一日怠慢。
惜花娘子還為她專門請了個騎射師傅。
下午時間都是三姑娘去學曲調,四姑娘學柳琴,五姑娘學騎射。
☆、初六
轉眼到了年下,虞娘才見到了那個便宜爹爹。如今的尤安尤二爺已經官至大理寺少卿了,小身板依然如此多少年也未見長進,一副白麵無須的俊模樣都有點像個小倌兒。虞娘心中一陣腦補,暗自搖頭。尤二爺這些年出息了,最不愛往女人堆裏紮,對虞娘從來是不聞不問,這些年迷上了地字班唱曲兒的武生。天天一下朝就往戲班裏紮,柔柔弱弱的小模樣,讓唱武生的秦壯看了去,倆人就廝混在了一起,天天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不回府也是常有的事。
二奶奶隻能咬碎了銀牙往肚子裏咽,深恨當初怎麼就看走了眼死活非要嫁過來守活寡呢。真真是自作孽不可活,萬幸有了佑哥兒,以後好好教養哥兒,以此為依靠。
虞娘深知尤家在京中的尷尬,更是堅定了往洛山書院讀書的決心。
洛山書院就在洛山半山腰上,氣勢恢宏紅牆黃瓦堪比帝王行宮,開創書院的正是前朝皇族-武陵王。如今曆史悠久,名聲比國子監還要大,每年招收條件有三:
一是過入院考試者
二是年滿十二歲
三是出身清白
在女皇鳳安帝時代,允許女子入學。但並不分男女開課,原因很簡單富貴人家權貴士族的姑娘是不會來此讀書的。來此讀書的幾乎都是清貧小戶或有錢商戶,為了興盛家族前來苦拚,最初也曾出過了不起的人物,比如阮玉大家,比如女皇身邊的秉筆尚丞姚興,比如青州知府胡芝等等。但是近來卻全是一些附庸之輩,要知道洛山書院中不乏很多權貴士族之子,這些人出了書院後及時不走科舉走個祖蔭也能入朝任要職。而沒有背景的女學生們隻能望塵莫及,但是在書院中大家卻是同窗,這些個小祖宗們當然是不會娶一個窮女學生做奶奶的,但是如今世風開化,那些窮女學生依附於一個士族之子在書院三五年之後,如入朝為官當然那些個士族之子自會照拂一二。畢竟曾經大家這麼親近不是,選個好位置大家日後見麵也方便不是,怎麼說也是四年同窗,你好我好大家好。這已經是條不成文的暗約了。
虞娘當然不知道這些,她現在正苦惱明日進宮拜見元妃娘娘呢。
這幾日磕頭下跪下跪磕頭,把虞娘整得頭昏腦漲,正不得閑呢。
天還未亮,青團和果子就來圍著虞娘忙前忙後了,一旁的莊嬤嬤正在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進宮的規矩,虞娘就覺得腦前兩隻蒼蠅嗡嗡嗡嗡地飛著。
今日還要盛裝出場,穿了那件明晃晃的銀紅色的織金暗花錦的衣裳,頭上不知墜了多少件金呀釵玉啊釧之類的,壓得虞娘直不起脖子。
本來虞娘的膚色還沒有養回來,就拿玉簪粉上來厚厚的一層,又敷了虞娘自製的水蜜桃味道的淡粉胭脂,越發像個姑娘家愛的那種琉璃娃娃。
這身裝扮一現身,倒把大家都看呆了,隻道是有點元妃娘娘的樣子了。不過近前看來就無言了,那粉厚得都似磚頭了,倒像是供在案上的花神娘娘。
妍娘還是忍不住要取笑一番,平日裏虞娘早唾她一臉了,隻因今日這粉貌似一張嘴就能龜裂一般故而不敢說話。隻能輕輕推搡妍娘,心裏萬般苦悶。